ZKX's LAB

识众寡之用者胜识什么意思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2020-10-10知识17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孙武著,2113全文5261共计一十三篇一、计篇:孙子曰:兵者4102,国之大事,死1653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二、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

识众寡之用者胜识什么意思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以虞待不虞者胜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语出《孙子?谋攻》。虞,预料之意,引申为准备。有准备者与无准备者交战,前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识什么意思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识众2113寡之用者胜”这句话5261出自两个古籍中:其一《孙子兵法·谋攻4102篇》作者:孙1653武。其二《棋经十三篇·自知篇》作者:张拟。其一的意思: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其二的意思:清楚多子与少子的用场,能够取胜。其一原文:《孙子兵法·谋攻篇》作者:孙武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

识众寡之用者胜识什么意思 “识众寡之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的翻译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句子.翻译: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孙子兵法中知胜之道有五,其内容如何 故知胜有五:2113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5261,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4102不虞者胜,将能1653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办法。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作战百次也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概率可能各占一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每次作战一定有危险。孙子在这里提出战争中的“知”,这个“知”影响着战争的胜利,也就是“知胜之道”。要想影响战争结果,取得胜利,就要了解战争规律,掌握战争指导规律,而“知”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了解并掌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尽管孙子并没有提出“规律”二字,但他的战争认识论,已经触及到了规律的实质。也正是这种深邃性,才使《孙子兵法》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扩展资料这里提出的知胜五法,应该知道可不。

“不战而屈人之兵”究竟是啥意思? 意思为: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注解:屈:低头,降服 兵:军队,军事力量。译文:孙子说: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12500人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旅(500人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卒(100人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5人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扩展资料:《孙子兵法·谋攻篇》全文:孙子曰:夫用兵。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谁知道 这个 而 什么意思? 这句话来自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意思是:战争的胜利有五种情况:一是对敌对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二是将帅既能指挥大部队作战,也能指挥小部队作战,具有高超的应战能力;三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四是以有戒备的军队攻打防御松弛的军队;五是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国君又不干预牵制.上述五条,就是预测胜利的依据和规律.

识众寡只用者胜是什么意思 出自《谋攻篇》:“故知胜有五:…识众寡之用者胜…”,意为懂得或善于把握兵力的多少不同而采用不同战法的,能够取胜。

谋攻的原文及翻译 《谋攻》原文:2113孙子曰:夫用兵之法,5261全国为上4102,破国次之;全军为上,1653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贻;不知。

孙子兵法中“以虞待不虞者胜是什么意思?”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篇》)这段话的意思是:战争的胜利。

#孙武#孙子兵法#御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