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学习致良知四合院有什么感受? 致良知在生活中的感悟

2020-10-10知识12

在复杂的社会中如何“致良知” 没有煽情、没有调侃,只有温情的叮嘱。近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他嘱咐学生要坚守良知,拒绝做“高知坏人”。陈吉宁从社会转型、竞争压力到功利思想,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化堕落到金融危机…“很多问题一再触碰社会良知的底线,不断拷问着人们的心灵。坚守良知,将是你们走上社会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终身的考验。陈吉宁叮嘱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当这批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将会是远比学校复杂的环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不得不学会“变得复杂”,甚至将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如果一个社会依然盛行着潜规则完胜规则、权力大于法律、溜须拍马强过刚正不阿、揣摩上意胜过依法办事,那么如何让学生们相信“良知”?陈吉宁校长在“最后一课”中转述了一位外国企业家的观点,称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由笨孩子造成的,而是由聪明孩子造成的。没错,毒奶粉、地沟油、包二奶、贪污腐败、暗箱操作,这些东西也没一样是笨孩子能干的,都是聪明人的“杰作”。“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最可怕的,就是“高知坏人”。所以说,一定程度上越是聪明人、。

学习致良知四合院有什么感受? 致良知在生活中的感悟

学习致良知四合院有什么感受? 各位学习过的小伙伴,你们有什么个人看法?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

学习致良知四合院有什么感受? 致良知在生活中的感悟

致良知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函感悟 中国明代王守仁2113的心学主旨。语出5261《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4102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1653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学习致良知四合院有什么感受? 致良知在生活中的感悟

致良知语录拾遗52.12读后感 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罕2113见的“立德、立5261功、立言”三不朽的伟4102人,其思想500多年以来,流传1653绵绵不绝。阳明先生提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练以及致良知”等思想,对于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作用。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两年前,根据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要求,我们挑选了一批阳明先生的重要文献,整理成最初版的《致良知》一书,供 由这部分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组成的“致良知小组”学习使用。编选的时候,我们只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只与大家分享那些我们曾经为之感动的文献。这些文献所蕴含的良知的力量,对于物质泛滥但心力匮乏的当代社会,堪称弥足珍贵。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磨炼,小组的学员大多在心性层面都有一定的提升,经营、管理也有了更好的拓展和进步。现在,我们根据大家学习的体会,对初版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公开出版《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书,以冀能对更多愿意“致良知”的朋友有点小小的助益。《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由50多篇阳明先生文选、语录的原文构成,并经过阳明教育研究院专家精心编排和注释。我们认为要想习得阳明心学精髓,必须与阳明先生直接。

如何理解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 王守仁是明朝的理学超级明星。因曾在绍兴阳明洞修道,所以被世人尊称“阳明先生”,即王阳明。他学习过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著作和思想,又发展和改变了宋朝的理学。并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曾经按照朱熹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格物穷理”法,认认真真“格”了七天七夜竹子,结果一无所获,还大病一场。从此认定一竹之理尚不能格,又怎能格天下之物?于是,转了战场,开始花更多精力研读佛经和道经,和道士谈养生,与和尚说禅机。并最终悟道,创建了理学2.0版本:“心学”。王阳明的“心学”的精髓:良知良能。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知,和天能,不需要刻意造作。何为“致良知”呢?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初一念”/“是非念”,而“非良知”是“次一念”/“利害念”。其中“初一念”是善的,因为他是以“是非对错”为判断标准。而由“良知”发出的“初一念”能带来天然的,不用后天学习的“良能”。如:儿女从小就自然懂得要孝顺父母。虽然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良知”,但同时也存在“非良知”。这就人性的复杂面:兼容了“天使”与“恶魔”。例如有一天你看到前面的路人掉了钱包,心中的天使会鼓励你把钱包送还给他。可心里的“恶魔”也会马上出来蛊惑你留下,并罗列出。

致良知第二章读后感 从前,德国在风2113光宜人的波兰南5261部修了一座巨大的4102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1653中营。直至1945年,四百万人民死在这儿,卷子上那篇文章中可怜的安妮。弗兰克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德国为何如此疯狂?是由于他们内心中黑暗邪恶、荣华富贵吞噬了鲜红的心灵,撕咬了每个人应有的良知,从此毁灭感杀戮感霸占了心灵,心硬了,血冷了,他们一味地夺去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和生命,企图只留自己杀死别人,我多恨德国士兵又多可怜他们哩!现在夺去了属于别人,杀死别人,将来他们也会被干掉的!称呼那些二战的刽子手,不应用“他们”,而要用“它们”,为什么?一个人,是有感情和良知的,心是用血肉筑的,这些野兽心已经由血肉变成铁石,感情完全消失,还配得上“人”这个字吗?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杀人魔王海德里希等,法西斯的暴行人们会忘吗?战争是什么?就是丧尽天良地夺走数千万人的一切!希特勒亲手将自己祖国母亲和德国人民推入灾难,他也已步入罪恶的深渊!今天人们回顾过去,看看曾经的八年抗战和二战带来的损失,就为了一天:珍惜和平,拒绝战争!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并不代表就不会爆发战争!因此,我们要用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反对战争!

致良知--《活法》读后感 [致良知-《活法》读后感]读稻盛和夫的《活法》,本来是抱着一种功利的心态,想从中获取一些企业经营的他山之石,以期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致良知-《活法》读后感。不料读到精彩处,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一位知名作家说:50年后,稻盛哲学对社会的影响力会超过京瓷和KDDI两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稻盛哲学的核心是\"敬天爱人\",出自于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西乡隆盛一生推崇阳明哲学。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稻盛和夫在本书中所有的阐述即围绕\"致良知\"展开。一、精进\"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以此一问一答开篇。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稻盛和夫提到了释迦摩尼\"六波罗蜜\"中的\"精进\",所谓精进,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

谁能详细地解释一下阳明心学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意思呀!?

#儒家#致良知#心即理#心学#活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