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的文化艺术 龙舞宁海龙舞主要舞的是断尾巴龙,这些龙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断尾巴龙出自宁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称其为帽峰山龙,相传这种龙舞始于南宋时期。此类龙舞的龙首尾至少9节,多至几十节,各节装有2米长的木棍,表演时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龙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门、打土桩、打十六桩等舞龙的基本动作外,还需另加四只灯笼,组成男子群舞。表演时每节龙身各配1人执之,由掌“龙头”者领舞,其余皆随势翻滚,以锣鼓、喇叭伴奏。祭孔舞据《鄞县通志》记载清代乐舞有初献舞宣平之舞一成,亚献舞秩平之舞二成,终献舞叙平之舞三成,乐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绪三十二年复改八佾则乃六十四人。另据《敬上录》第十册记载:“天子亲祀则备宫悬舞八佾,太学比古诸侯当轩悬而舞六佾,群库比古卿大夫判悬而舞四佾,邑库大夫比古特悬二佾。(载自《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在宁波众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宁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色。据《浙江民间舞蹈集成·宁波卷》载,宁海城关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
浙江有什么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之2113乡:浦江县浦江民间剪5261纸历史悠久4102,流传甚广。它以戏剧人物和神话人1653物为主要题材,人物多用阴镂手法,既有南方剪纸细密秀丽善装饰的特点,又有北方剪纸浑厚粗犷的造型,在中国剪纸中独树一帜。建国后,出版了许多浦江剪纸画册,1960年还出版了《浦江民间剪纸集》。浦江县文化馆在收集整理浦江剪纸的基础上组织业余作者创作新剪纸,并在本地、杭州和日本展出。剪纸还作为中小学校教学内容。1988年,三幅传统剪纸入选《中国美术全集》。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青田县青田有丰富的叶腊石矿产,石雕工艺起于六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石雕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飞跃发展,在国内外享有声誉。联合国大厦、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工艺美术馆、故宫博物馆等都藏有精品。青田石雕利用石料的原始色泽和质地,依势造型,因材施艺,雕刻以镂刻见长,圆雕为主,精美华丽。青田县拥有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数十位高、中级工艺美术师。1996年,文化部命名青田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诸暨市诸暨曾为越国古都,是西施故里,广阔的水乡湖区为珍珠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
张德和的人物生平 改革春风带来希望张德和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山区一贫困农家,初中刚毕业父亲病倒了,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矮小瘦弱的张德和就去学油漆技艺,跟着师傅走村穿乡,挣一些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张德和自小聪颖勤奋,在学油漆的同时,他还自学绘画、雕刻等技艺,深信艺多不压人。张德和是幸运的,1978年,三中全会的春风拂来,国家放宽政策,私人可以兴办工厂,张德和看到机会来了,他想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和天份干番事业。象山地处浙东沿海,家乡是竹海满山遍野,每当秋冬季节,山民们修整竹林,砍掉竹子,到处都是竹根,被当柴火烧都嫌麻烦。张德和骑着自行车来到宁波城里的工艺美术厂,看到许多出口的竹根雕,很受国际市场欢迎。张德和想,竹根雕是我们国家历史悠久的一门民间艺术,以前在浙东一带也曾兴盛一时,他的灵感油然而发,决定在家乡办一家竹根雕工艺美术厂。历尽千辛与竹结缘万事起头难,张德和不知竹根雕产品从何下手。经多方打听,他了解到上海外贸公司有位“老法师”,对竹根雕产品十分精通,张德和决定不揣冒昧前去求教。没人引见,张德和以寻找亲戚的名义来到上海市的公安机关,请民警帮忙“指路”。那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张德和摸黑找到了“老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