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随国开国功臣 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全部功臣

2020-10-09知识4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1、魏国公徐达,2113字天德,濠州钟离人,5261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4102四将之一。为人谨慎,1653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2、鄂国公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3、郑国公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4、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

随国开国功臣 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全部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十四位开国功臣有哪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生卒年表及简介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约599-659)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

随国开国功臣 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全部功臣

唐朝十四大开国功臣?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其父为李渊堂弟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5.司空、梁国公房玄龄,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6.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李世民、长孙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7.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8.特进、卫国公李靖,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9.特进、宋国公萧瑀10.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11.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12.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13.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14.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15.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叔,外戚。16.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17.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18.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19.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20。.

随国开国功臣 明朝的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全部功臣

成吉思汗说的十大功臣都有谁? 1.木华黎(1170—1223)蒙古汗国大将,开国功臣。札剌儿部人。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自幼投靠铁木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1206年蒙古汉国。

朱元璋封了34位开国功臣,为何最后只有一人得善终? 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先后封公爵6人,侯爵28人,加上常遇春、汪广洋、刘基、康茂才,一共38位。都说朱元璋滥杀功臣,我们不妨来逐个回顾下这三十八位功臣的下场。三十八位功臣的结局1、魏国公徐达。功臣第二,因李善长获罪,进位第一。洪武十八年二月(1385年)去世,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虽有烧鹅之说,但不足信,徐达当时应该是在北平,从南京向北平的徐达送烧鹅?2、鄂国公常遇春。与其他人不同,常遇春受封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洪武二年(1369)七月,卒于军中。追风为开平王,谥忠武。3、郑国公常茂。功臣第三,因李善长获罪,进位第二。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女婿,因父亲去世,因此获封郑国公。洪武二十年(1387年),蒙古纳哈出投降,常茂于酒宴上将纳哈出砍伤,导致其部溃散。因罪被安置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卒,也算善终。4、韩国公李善长。功臣第一,后因罪降至第三。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因胡惟庸案被连坐,连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被处死。5、曹国公李文忠。功臣第四。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6、宋国公冯胜。功臣第五。洪武二十八年(1395)二月,因猜忌赐死,爵除。7、卫国。

西汉开国功臣的排名如何?

春秋时期,为什么其他国家都称“公”,例如齐桓公,唯独楚国称“王”,例如楚庄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称王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的存在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比如公元前334年的徐州相王,魏惠王和齐威王互相称王,而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两年后,五国相王等,这个时期,中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已经与春秋时期大为不同。春秋时期,中原各国都不存在称王的情况,但这仅仅说的是中原各诸侯国,而没有算上中原之外的诸侯国以及部落,说起来,以蛮夷自居的楚国,其称王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其他诸侯国,甚至早在西周时期,楚国就已经开始称王,楚国称王的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楚国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春秋时期曾和晋国展开了百年争霸史,在战国时期又是七雄之一,而且秦末时期还是起兵反秦的主力军,更是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名言流传。但其实,最开始的楚国是很弱的,楚国的先祖鬻熊曾参与周灭商之战,因此他的曾孙熊绎在周成王时期被封在了楚蛮,但仅仅是“子男之田”,不过方五十里,即便是这点地,也还需要自己去夺,因此楚国在丹阳一带与百越争夺土地,筚路蓝缕,重要在丹阳站稳脚跟,但是对于周天子和中原各诸侯国来说,楚国是蛮夷,是在华夏之外的,因此很被歧视。而楚国却在这样的情况下。

蒙古开国十大功臣? 蒙古帝国开国十大功臣 1,木华黎(1170—1223)蒙古汗国大将,开国功臣。札剌儿部人。生于斡难河(今鄂嫩河)东。自幼投靠铁木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屡救铁木真于。

#长孙无忌#李世民#中国古代史#明朝#历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