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史记有必要看汉书吗 《史记》和《汉书》各有什么优劣?

2020-10-09知识7

读完史记还需要读汉书吗? 需要呀。虽然《史记》和《汉书》重合的部分,《汉书》借鉴了《史记》的东西,很多都是照抄。《汉书》和《史记》不仅所写的历史不一样,而且风格是不一样的。不知道你的专业是什么,我不是文史类的,一个纯粹的理工科学生。读史是一个个人爱好。如果大家是同类型的,给你分享一下,我个人读前四史的读后感吧。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这四本史书不像后面的二十史,只有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很低,而前四史历来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尊崇。至于原因,大部分专家认为,前四史都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近乎是耗费一生的经历在写书。官方的作用很小,不是以宣扬统治者的主体思想为目的,再加上前四史的作者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清朝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做过如下总结:统计迁作史记,前后共十八年,李延寿作南北史凡十七年。欧阳修、宋子京修新唐书,亦十七年。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凡十九年。合班固作史之岁月并观之,可知编订史事,未可聊尔命笔矣。元末修宋辽金三史,不过三年。明初修元史,两次设局,不过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在这里多说一句,如果不是研究历史的,只是当做爱好想读完二十四史,忠告一句:要不读电子版的(本人不是很喜欢电子。

看史记有必要看汉书吗 《史记》和《汉书》各有什么优劣?

史记和汉书的区别? 1、作者不同:《史记》的作2113者5261是司马迁4102,《汉书》的作者是班固。2、文学体裁不同:《史1653记》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3、创作年代不同:《史记》成于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汉书》成于公元80年东汉时期。4、记载的历史时间断不同:《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汉书》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5、创作背景不同:《史记》: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汉书》: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

看史记有必要看汉书吗 《史记》和《汉书》各有什么优劣?

史记与汉书的异同《史记》与《汉书》的异同比较 一、体例内容比较《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

看史记有必要看汉书吗 《史记》和《汉书》各有什么优劣?

谁看过汉书和后汉书啊,和史记比起来,怎么样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简介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陈寿的《三国志》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 宋】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汉书简介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作者《汉书》的编著者班固。

《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私人修史还是官修史书?有什么依据吗? 《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是过去读书人的必读书,也是所谓的“正史”的经典之作。但这四部书都是私人编修的史书,编修者虽然大都有官员的身份,但修史都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是出于个人爱好在干自己的私活。司马迁是“太史令”,一般人好像觉得写《史记》是他的“工作”,其实不然,“太史令”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历法”的修订和天文观察的记录,是不管写历史的,写历史纯粹是司马迁和他老爸司马谈的业余爱好,司马迁写的《史记》本来就叫做《太史公书》,它是要“成一家之言”的,而不是想去为官方代言,《史记》对历史的看法不代表西汉官方的立场。像写汉武帝的部分,还因为触犯忌讳而被销毁,现在看到的《史记》的武帝本纪是后人从《封禅书》里面摘抄出来的,不是司马迁的原文。《汉书》的情况比较复杂,班固的老爸班彪,跟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一样,在生前也爱好历史,曾经替《史记》补写了六十多篇传,这是《汉书》的雏形。班彪死后,班固接着父亲的活干,打算写一部西汉的史书,不久就被仇人告发,说他私下写国史,结果被下了狱,幸好他有个投笔从戎的弟弟班超,跑到洛阳给皇帝解释,汉明帝看过班固写的书稿以后觉得班固写得还不错,。

《史记》和《汉书》,那个准确度更高? 风格各异,各有千秋。虚假真实,不可臆测。

史记和汉书记载很多相同的史实,相比之下,汉书输得很惨,基本没有去阅读的必要性,对吗? 史记是私人编写的其中作者发挥想象的余地较大 自然比较精彩 汉书是官修史书比较中规中矩

《史记》和《汉书》各有什么优劣? 其实这是我很久以前在一个论坛里的一个小讨论,现在搬到知乎来,算作自己的第一个提问~《史记》与《汉书…

二十四史真的要全读完才可以么?我感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史足以了? 业余爱好者选择性的研究几本史学作品就够了一般来说,如果仅仅只是相关方面的爱好者的话,是不一定要读完《二十四史》的。《二十四史》是一整套庞大的作品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成败兴衰都记载在这上面。普通人一则是没有那个世间精力去阅读;二则是基础不好的话读了也是白读。仅仅只是过一下的话是没有太大的作用的,要想真正从中有所收获的话,就需要我们认真的阅读,甚至比照着查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普通人是做不下去的。其实,作为一般的爱好者在我们已经有学校的成体系教育的情况下,选择性的研究几本历史作品就够了。就像是提问里面说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看一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就很不错了,当然有时间看一看《资治通鉴》更好。要是没有那个时间精力,或者说不想在这上面费太多功夫的就算只是认真的看一看《史记》都已经很好了。在汉朝的早期,《史记》这部作品是只有皇室才可以阅读的,因为这部书除了记载历史外,还透过历史讲解了很多的道理,甚至里面还涉及到一些帝王心术,人性剖析(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仅仅只读一部《史记》也可以让你一身受益匪浅了。

#汉书#读书#历史学#司马迁#离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