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镜头畸变正还是负 镜头畸变跟等效焦距有没有关系?

2020-10-09知识8

什么叫畸变啊,是镜头的特殊功能还是相机里的选项啊。谢谢

镜头畸变正还是负 镜头畸变跟等效焦距有没有关系?

什么是镜头畸变? 我们说拍的照片有畸变了的意思就是拍摄出来的照片四周出现了卷翘或膨鼓的现象。如果楼主使用的是一般的套头或是焦距叫长的镜头就不怎么会出现畸变的现象,但是如果使用的是。

镜头畸变正还是负 镜头畸变跟等效焦距有没有关系?

长焦距的相机镜头畸变是指拍出的东西变形还是相机的镜头变形? 当然是拍出的东西变形了,一般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畸变比较严重,被拍的平面有变形成球面的趋势,而变焦镜头的长焦端和定焦头的畸变会比较小。你可以在网上搜搜某些相机的测试图,很容易找。

镜头畸变正还是负 镜头畸变跟等效焦距有没有关系?

如何拍出没有畸变的照片?机身和镜头对畸变都有影响吗? 畸变和机身没有任何关系,成像的关键是光学镜头。是光学镜头都有畸变,好头畸变校准的比较好,狗头就比较厉害。一般有这些规律:定焦比较好;变焦比较差,变焦倍率大的更差。

光学中允许的镜头畸变为百分之多少?急~~在线等~! 拍摄四方形的物体时,使周围拍成卷翘或膨鼓的现象。使用焦距长的镜头不易做到,但用广角镜头,则明显。由于主光线的光路偏离而引起的成像缺陷。当光学系统校正好球差、彗差、像散和像面弯曲四种像差时,主光线与高斯像面的交点即为像点所在,并且是清晰的。但是当主光线与高斯像面的交点高度y与相应物点的理想成像高度y不等时,使像发生变形,与原来物体不相似。畸变可表示为公式1 称绝对畸变。或者以百分数表示 公式2称相对畸变。畸变是由于垂轴放大率在整个视场范围内不能保持常数而引起的。当一个有畸变的光学系统对一个方形的网状物体(图2a)成像时,若δy>0,则主光线的交点高度y比理想像高 y低,视场越大,低得越多,形成一啤酒桶形状的图像(如图2b),故又称正畸变为桶形畸变;若δy,则y比理想像高y高,视场越大,高得越多,形成一种枕头形的图像(如图2c),故负畸变又称枕形畸变。在一般的光学系统中,只要畸变引起的图像变形不为人眼所觉察,是可以允许的,这一允许的畸变值约为4%。但是有些需根据图像来测定物体尺寸的光学系统,如航空测量镜头等,畸变则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必须对其严加校正,使畸变小到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几。一般而言,畸变数值随。

相机畸变是什么样的? 2:楼主所说的这种镜头畸变是我们所使用的镜头多多少少都会出现的一种光学错位的状况,镜头畸变主要分为下图所示的桶形畸变与枕形畸变。还有一种结合了桶形畸变与。

如何拍出没有畸变的照片?机身和镜头对畸变都有影响吗? 畸变和机身没有任何关系,成像的关键是光学镜头。是光学镜头都有畸变,好头畸变校准的比较好,狗头就比较厉害。一般有这些规律:定焦比较好;变焦比较差,变焦倍率大的更差;变焦两头较差,中间焦段较好;广角变焦比较差;中长焦变焦比较好。

单反镜头是离近拍摄畸变大还是通过手动变焦拉进拍摄畸变大呢? 镜头畸变是和焦段有关的,其次和距离有关。一般来说镜头越广,畸变问题就越大,当镜头焦距在16mm以下,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鱼眼镜头了。而一般50mm以下,就是我们俗称的广角端。当我们使用50mm以下焦段去拍摄时候,当离拍摄物越近,透视效果就会越强烈。但就算我们用24mm的广角去拍摄,只要远离被摄人物,这种失真就会越小。关于透视畸变的问题,被摄对象离我们越远,畸变就越小。这和你在原地用变焦头改变焦距没有关系。如果用24、35、50、85、105这五支定焦镜头作比较,拍摄同一景别的人物时候。24mm到50mm都会有一定的畸变产生。但去到85mm,便会拍出一幅几乎没有畸变的人像,85mm以上的焦段都不会有透视畸变产生,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厂商的人像定焦镜头主打都在85mm到135mm这个焦段之间。

单反镜头常见的慧差、畸变、光轴不正、左右像场什么的都是怎么回事? 如题,经常听,有的懂一点,但是很多不知道是什么,会产生什么现象以及是什么原因呢?

镜头畸变跟等效焦距有没有关系? 全画幅相2113机与APS-C画幅相机,使用同一个镜5261头在同一位置4102拍摄同一物体,改变的只是视角关系,透1653视关系与景深依然没有改变。全画幅镜头由于像场较大,安装在APS-C画幅相机上仅利用了镜头成像区的中央部分,边缘成像较差的部分都在APS-C画幅感光元件外面,因此全画幅镜头的畸变对APS-C画幅相机成像基本没有影响。见附图:相机镜头的畸变是光学透镜固有的透视失真,通过镜片组的优化设计、选用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如萤石玻璃)来制造镜片,可以使透视变形降到很低的程度,但不能完全消除,再好的镜头在镜头的边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失真。因为这是透镜的固有特性(凸透镜汇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所以与镜头焦距无关。

#光学#镜头畸变#相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