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胡柏年书法

2020-10-09知识4

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1868年《续辑汉阳县志图》图内清晰可见晴川书院公元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汉阳府建晴川书院,院址初在汉阳城南纪门内。1742年(乾隆七年)取义学废址,扩充修建。1799年(嘉庆四年),郡守刘斌用赈济余款购置张姓民宅改建书院,晴川书院遂迁址至试院西(今武汉三中校址),“晴川书院”为刘斌亲手所书。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攻汉阳,书院毁于兵火,1865年(同治四年),郡守钟谦钧率僚属集资重建。此时书院与地处凤栖山麓的凤山书院共有生员百人。书院仿效白鹿等名院的训导制度,治学严谨,赏罚严明,学子举试多得功名。我省著名学者王葆心(1868—1944)曾任晴川书院院长(即“山长”)。王葆心,字季芗,一字晦堂,自幼勤奋,曾在两湖书院修业五年,1894年夺取优贡,学冠诸生,蜚声江汉。在任晴川书院院长之后,1903年以第三名考取举人,赴礼部任职,兼京师书报局总纂及京师优级学堂教习。民国后曾任北京图书馆总纂、湖北国学馆馆长、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及武汉大学教授、湖北通志馆馆长等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晴川书院是颇具规模的。据汉阳知县裘行怒《改建晴川书院》载:书院“栋宇南面辟崇门,入门为院落,地可五弓。延北为二门,门以内院宽半亩。再。

武汉市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胡柏年书法

#国学#晴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