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包括()

2020-10-09知识0

侵入岩体的产状 根据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将侵入体的产状大体划分为协调侵入岩体和不协调侵入岩体两大类。(一)协调侵入岩体协调侵入岩体又称整合侵入岩体,指其边界面(接触面)与围岩中的层理、片理或片麻理平行的侵入岩体。它是岩浆沿层理面或片理、片麻理面侵入而成的。依据侵入岩体的规模和形态,协调侵入岩体大致可以分为岩床、岩盘、岩盆和岩鞍等类型。岩床:是一种层状侵入岩体,岩体的界面与围岩层面、片理面或片麻理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岩床的规模通常不等,厚度一般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有的可达数百米。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岩盘:又称岩盖,为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的侵入岩体。岩盘规模不大,直径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以酸性岩和碱性岩居多。通常认为,当岩浆黏度较大、不易流动而展布不广时,形成岩盘,反之,则形成岩床。岩盆:是与构造盆地有关的盆状侵入岩体,其顶底面均向中心倾斜,通常规模较大,直径从几万米到数十万米,厚几百米到几千米,面积可达数万平方千米。岩性通常为基性岩、超基性岩或碱性岩。岩鞍:是一种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部位的鞍状侵入岩体。岩鞍在平面上和剖面上表现为新月形或马鞍形,故称岩鞍。岩鞍是褶皱区有代表性的侵入体,规模不大,厚度从。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包括()

岩浆岩的产状 产状是指岩浆岩的产出状态 即岩体的形态 大小及它们与围岩的关系一侵入岩的产状整合侵入岩体:岩床 岩盆 岩盖不整合侵入岩体:岩墙 岩脉 岩株 岩基二 喷出岩的产状中心式喷发 裂隙 熔透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包括()

不整合侵入体分为哪几种类型?(岩石学简明教程) (岩否学简明教程)文库里有.不整合侵入体无看到,眼神不好,只找到一个 侵入岩 分为 深成岩 浅成岩 侵入岩的产状 转载 侵入岩由于是岩浆侵入地壳中的产物,它们的产状和。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包括()

火成岩产状的侵入岩产状 侵入体的整体形态由于在形成后受构造运动和剥蚀的影响,多已不能完整保存,只能根据它在地表的出露情况来判断和恢复。根据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首先把侵入体的产状划分为整合侵入和不整合侵入两类。整合侵入产状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层理或片理贯入而形成。根据侵入体的形态,整合侵入产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岩盆,是侵入地层间、形似盆状的岩浆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中央微向下凹陷,下部有岩浆通道,构成岩盆的岩石主要为基性岩,岩盆规模一般较大,大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公里,世界最大的岩盆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德鲁斯岩盆,出露面积达40000平方公里。中国四川攀枝花的辉长岩体,也认为是一岩盆。②岩盖,是上凸下平穹窿状的整合侵入体,中央较厚,边部较薄,平面上近似圆形,岩盖规模一般不大,直径多为3~6公里,厚度不超过1公里,多见于中酸性岩中,在基性-超基性岩中,又常用“岩盘”一词。③岩床,也称岩席,以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为特征,一般是一种厚薄比较均匀而近似水平产状的整合板状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比较平坦,中间较厚,边部稍薄,其厚度相差较大,大的岩床的厚度可达几千米,而小的厚度只有几十厘米,。

侵入岩的产状和相 (一)侵入岩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及侵入时所处的构造环境。根据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将其产状分为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根据侵入岩的形态、大小将其产状又可分为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墙、岩株、岩基等。1.整合侵入体整合侵入体(concordance intrusive body)的接触面与围岩层理或片理基本平行,表明岩浆是沿围岩层理或片理贯入形成的。包括:岩床(sill)又称岩席(sheet),岩浆沿围岩层面流动散开,构成厚度较均匀的、近水平的板状侵入体(图1-2,1-5)。岩床厚度小而面积大为其特征。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常见该产状。图1-2 侵入体某些产状立体示意图岩盆(lopolith)岩体在岩层间呈中央微下凹的盆状(图1-3),侵入于构造盆地中。岩盆大小不一,巨大的岩盆多为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盖(laccolith)又称岩盘,是顶部凸起而底部平坦的穹状侵入体(图1-4)。中-酸性岩体称岩盖;对基性-超基性岩体人们常称之为岩盘。图1-3 侵入于构造盆地中的岩盆图1-4 上部凸起底部平坦的岩盖岩鞍(phacolith)又称岩脊,产于强褶皱区,呈透镜状侵入于褶皱轴的核部。规模一般不大。2.不整合侵入体不整合侵入体(discordance intrusive body)的接触。

2、侵入岩,喷出岩分别常见哪些产状?整合侵入体与不整合侵入体,大致的区分界线 陆岩喷出岩分别常见的哪些惨状?整合侵入体与不整合侵入体大致的区分,我们应该去好好的看看书上说的内容

侵入岩体产状和形态的确定 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指其形态和规模。在地壳中,深成岩的产状千姿百态,按其接触界面与围岩中叶理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整合岩浆岩体和不整合岩浆岩体,前者包括岩盆、岩盖、岩床(岩席)和岩鞍,后者包括岩墙、岩株、岩基等,但是,要确定岩体的产状却不容易,需要利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完成,下列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岩体产状的确定:(1)首先确定岩体的平面形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岩体中的原生构造特征及产状。这往往需要详细的地质填图才能完成,也可以借助遥感解译的手段。(2)在查明岩浆运移方向和运移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所保存的岩体顶面或底面的产状,结合原生构造图案的分析推断岩体的产状。在此过程中,如果地形起伏较大,可以借助于切割较深的剖面,查明岩体与围岩接触界面的三维形态;如果岩体出露地区代表一个倾斜的地壳剖面(岩体的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地壳层次),那么不同层次的剖面组合更有利于建立岩体的三维形态。(3)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的钻探和物探资料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岩体的三维形态。

岩浆岩是2113以一定形态产出的岩体,而岩体又5261是在一定的地4102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这就1653是岩浆岩的产状和相的问题。研究岩浆岩的产状和相,不仅是由于其与岩浆岩的分类命名、结构构造、矿物特征直接有关,而且也与岩浆岩体所在的深度、构造特点以及岩浆性质、活动等有关,此外还和岩浆岩的形成机理及成矿部位有关。岩浆岩的产状(occurrence)指岩体的形成、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它与地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是不同的。岩浆岩的相(facies)是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相基本上是按岩体产状、分布及岩石特征进行划分的。火山岩与侵入岩在产状及相的特征及划分上是不同的,现分述如下。(一)火山岩的产状及相1.火山岩的产状火山岩以喷出岩常见,喷出岩的产状与喷发类型有关。常见的喷发类型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另一种按近代典型的火山名称分为夏威夷式、斯通博利式、乌尔加诺式、布里尼式、卡特曼式等。前一种划分包括不同时代的火山喷发,后者主要是现代中心式喷发的进一步划分。(1)熔透式(面式)喷发喷发直径很大,由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通道喷出。这种喷发。

侵入岩体的形状、产状与围岩构造 侵入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3616237岩体形态产状是研究侵入体构造的基础。根据接触面产状、流动构造性质(流线、流面和带状构造等)、接触变质带的范围以及根据岩体边缘相的宽窄变化等可确定岩体的形态和产状。侵入岩体在围岩中分布状态取决于(陈国达,1978;翟裕生等,1984):①岩浆的机械活动性和化学活动性,而这两种活动性又是由其成分包括挥发组分的含量决定的;②侵入体贯入时围岩的构造活动特征,而这些又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程度;③侵入体的形成深度及其他因素等。岩浆在围岩中的侵入机制和分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侵位方式其岩体内部和围岩中产生的构造不同,对矿体形成影响各异。岩浆主动贯入到围岩中,以其强烈的钻挤作用而侵占一定的空间。此时,岩浆对围岩施以强大的挤压力,在围岩中主压力沿半径方向呈放射状,主张应力沿切线方向呈同心圆状,最大剪应力呈对数螺旋线状,岩浆期后热液沿裂隙充填成网脉状矿脉。岩浆上顶作用产生的垂向应力既能引起层状围岩的局部穹窿构造,又能促使先存各种裂隙变为引张状态,从而有利于岩浆中流体的析出。岩浆被动进入围岩中各种孔洞和孔隙,沿着一定的构造薄弱带乘虚而入。这些构造薄弱带包括。

#岩浆岩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