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参数特点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一、环境质量评价常用的数学模型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可用该学科研究的定量化程度予以评价。环境地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都是具有高度复杂化的定性或半定量问题,几十年来,工程地质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化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种数量方法(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概率统计、灰色系统、模糊数学等)都已引入了地学之中,并且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随着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一些数学方法也引进到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之中,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研究比较清楚的或已被验证过的对象的地质条件,然后,建立地质概念模型,把描述过程、评价过程以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按照某种原则(如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对象质量等级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其主要评价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逐步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模糊聚类、多目标加权法、模式识别法、层次分析法、信息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等等。二、地质-生态环境指标参数的特点与评价方法的选择1.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素质优劣的定量描述。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是分析、确定地质-生态环境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和适应性,也就是。
表生作用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原理和方法 上面讨论了内动力作用的地壳稳定性评价原理和方法,这一节概略地论述一下表生作用形成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原理和方法。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质上是对地质环境质量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论证。鉴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与人类关系的多样性,很难用某一种类型的评价来反映各个方面的适宜性与质量,所以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需从各种途径进行,以满足不同的要求。欧正东高级工程师提出的(著者作了部分修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质量是针对事物或工作而言,应有可供量度构成成分,即评价要素。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必须是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因素。(2)地质环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服务,故对人口、资源、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但又都是为人类活动服务的,应据此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3)评价某一个对象的质量,在程序上应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先评价单因素对评价目的的适宜程度,再综合评价整体的适宜程度。(4)对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先评价地壳稳定性,再论证表生地质现象发育程度,再论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环境损、益的。
烟台市工程地质分区与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