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辉的人物生平 许如辉(1910–1987),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成员。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有声电影音乐、古典乐曲、戏曲音乐作曲家,演奏家,民族乐派音乐家。曾用名许如辉、许嘂、水辉、白沙、白水、古牧、伏鲁等。1910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幼年家境贫困,念过3年私塾。新昌尚素公学毕业后,即到浙江余姚学徒。之后,舅父将他带到上海。1925年,许如辉15岁时,加入上海大同乐会,成为会内最小的会员,师从国乐大师郑觐文,学习吹奏民族乐器。由于他聪颖苦学,不久便任大同乐队司鼓,兼吹奏笛、筝、瑟、排箫、箜篌、琵琶及埙(埙又称埙,为古吹奏乐器)等古乐器,精通乐器百余种。许如辉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电影界。20年代末 许如辉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先驱者之一,歌曲成就主要是在播音界和电影界;1926年创作了第一支歌《四时吟》;1927年上海民营电台开播后,以《子夜社》名义,在电台推出流行歌曲,国乐伴奏,并由中国最早的播音歌星江曼莉、夏佩珍、余静、包庸珍、汪淡淡、潘云云等演播。1929年,《子夜社》改名《子夜乐会》;同年,《永别了我的弟弟》、《卖油条》、《夜月之歌》、《这回事情太稀奇》、《搁楼上的小姐》等。
谁有沪剧《金丝鸟》的曲谱啊? 网上沪剧资料很少,学知网号称有500G戏曲资料免费下载,其中的沪剧《金丝鸟》也只有:www.downknow.com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金丝鸟(茅善玉).ram[0]384KB其他免费下载的沪剧还有: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视频]王清、朱俭 赠玉兔(沪剧).rm[0]11.4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碧落黄泉(朱俭,黄丽娅).rm[0]19.9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沪剧-从前有个小姑娘(丁是娥).mp3[0]928K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沪剧-金媛寻子(杨飞飞).mp3[0]9.4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沪剧-雷雨幽会.mp3[0]2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沪剧-星火燎原选段(杨飞飞).mp3[0]3.5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沪剧-玉茹临终.mp3[0]3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金丝鸟(茅善玉).ram[0]384K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白鹭-碧绿枝叶鲜红花.rm[0]1.8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碧海春痕-投海曲.rm[0]2.2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茶花女-一束茶花.rm[0]1.4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妓女泪-月色惨淡夜已深.rm[0]986.5K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家-瑞钰自叹.rm[0]1.6MB戏曲艺术/小戏种/沪剧/李芝芬杨派沪剧/雷雨-四凤独叹。.
好听的容易唱的沪剧有什么啊? 燕燕说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BRRvaLyhKE/金丝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E7GqzMpcSc/芦苇疗养院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gRDhJ2UZ2c/春二三月草青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3rWFno5hV8/
上海话,上海文化是不是在消失 怀念10年前的上海 缅怀逝去的同时别忘记珍惜现在~!从现在开始保护还为时未晚,从自己做起星火可以燎原。同时,个人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矫枉过正,普通话推广了,就该保护上海话了,上海话安全了,又要推广普通话。为什么要横加干涉呢,让它们自自然然和谐共生不是很好吗?市井之间讲讲家乡俚语亲切自然,电视新闻采用官方语言不是蛮好的嘛?以下引用 陶寰《保护断裂的上海话》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为全国瞩目;作为吴语的新生代代表,上海话似乎并不招人喜欢。我不止一次听人抱怨:上海人总喜欢说上海话,感觉说上海话就意味着排外。可另一方面,却很少有人抱怨四川人说四川话,广东人说粤语,厦门人说闽南话,尽管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后两者更难懂。更有甚者,称上海话不是真正的方言,或称上海话只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些话出于专家教授之口,让人瞠目。上海话的历史远出百年之外,只是一百五十年以前,上海话鲜为人知;一百五十年里它又经历了太多变化。几千年前上海地区先人使用的“越语”,至今在上海话中仍能寻到痕迹。元代松江府建立后的权威方言松江话,是如今的上海话的最大来源。晚清时期苏州是吴地的中心城市,借着苏州评弹等形式。
郊县人文((急!) 一、人文文章深情的路灯1978年,我因主演《星星之火》而获得“上海青年演员一等奖”时,支内多年回沪的父亲,特从四川带回木料,为我搭建了一个小阁楼,并为我做了一个小木床。阁楼和木床虽简易却又结实,使经常奔波于郊县和外地演出的我,有了一个舒适而不太受干扰的“下榻地”。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我在小阁楼上背台词练唱段,小阁楼的墙壁上挂著我的剧照和奖状,从此,我就算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天地。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父亲远赴四川支内时,我才5岁。记忆中,家中最快乐的日子是每年春节父亲回来探亲的一个月。我踏进上海沪剧院学馆后,喜爱沪剧的父亲更是高兴得像个小青年。《星星之火》《璇子》《昨夜情》《叛逆女性》等沪剧中我的角色的唱段,父亲都能唱个八九不离十。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是,父亲调回上海工作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雪花飘飘,我演出结束回家,父亲的身影总是在我家车站的路灯下。有时从郊县演出返回,路途时间受到耽搁,但等上一二个小时,父亲不会离开。他路灯下那个温暖的身影,每每想来,都会使我泪珠盈眶。在父亲的慈祥关怀和同行师长的帮助下,我在艺术上成长起来。父亲看我新演出的每一个戏,并会记下我舞台上动作、表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