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户籍制变化原因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户籍制度?

2020-07-20知识6

40.户籍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特征:历史悠久、有传承性;设专职官员、管理严格规范;强调等级特权;兼具政治经济军事职能;历史作用:巩固统治;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强化小农经济;强化等级。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户籍演变制度的特点:从松散到制度完备,逐渐精密。但动乱时期,户籍制度就会受到破坏。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为什么那么难 一、自然经济是户籍制度得以存在的文化基础户籍制度是一种很混蛋的制度,它把人民分成三五九等,享受不同的待遇。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它的文化基础在哪里?这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有关,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中国人安土重迁,一般不到处乱跑,习惯于在一个地方一下子生活很多世代。咸菜从小生活在皖南,在皖南的一些乡村,生活着许多大家族,胡、王、谢、陈、李等,有些据说是唐末为避战乱迁到徽州,有些甚至远在两晋时期就从北方迁来徽州,从此一直在此生活,整个家族从来没有到别的地方去过。一个家族可以在一个地方一呆一千多年,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迁徙权,就没有意义了,你给他迁徙权,他也不想走。除了文化的原因外,专制制度的存在也是户籍制度存在的一个基础。对于专制国家的管理来说,要想把小民们管得服帖,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们不要乱跑,让他们在当地登记户籍,这样就不用担心小民们造反了。户籍在古代意义重大,一个人没有户籍,就叫做“亡命之徒”,这里的“命”通“名”,意思是在官府户籍册里丢掉了名字的人。这样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分子,国家不保障他的安全,不管是谁遇到他,都可以杀掉他,或者抓来当奴隶。这些“亡命之徒”因为处境。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流动大军中来…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1997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1亿。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40 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不断改革(或: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如两税法、宋田制不立、明一条鞭法、清摊。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户籍制度? 原因:1、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比其他国家更经得起历史时间的考验,代代流传。2、与中国的社会现状有关,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社会,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的一项基本制度。3、中国人口众多,建立户籍制度便于管理。而相对于中国,其他国家人口较为分散。4、思想不同。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世界其他国家自由思想主义盛行。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从秦汉的“编户齐民”发展到明清的保甲制度,沿袭了两千多年。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基本功能是通过人口统计,“人户以籍为定”,提供分配土地和征发税赋徭役的依据,强制百姓履行为国家服役的义务,是皇权专制主义“纳贡制度”的法律体现。中国的户籍制度至迟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并禁止民众自由迁徒,人民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与店家一块治罪。扩展资料:户籍出现的。古代的户籍方面是怎样的管理度,特别是流动人? 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户籍遂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客户,并按土地多少分别户等(农村分五等)。同时,设置各种单行的田亩帐册图簿,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