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岳:改山改祀的历史变迁

2020-07-20新闻9

众所周知,现在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然而,也许大家不知道的是,原来的五岳并不是这样。

真正确立了五岳制度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当时的五岳分别是:泰山、华山、嵩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北岳恒山(今河北大茂山)。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样的历史变迁使得五岳变化今天的样子呢?南岳变化

首先,经过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动乱,特别是魏晋时期,衣冠南渡,长江以南及岭南地区得到开垦和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湖南衡阳的衡山主峰称祝融峰,而祝融被视为火神,根据五行学说,南方主火。

在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下旨改南岳为衡山,而原来霍山降为中镇山。

就这样,南岳衡山一直到今天就再没有变过。

关于北岳恒山的变迁,较为复杂和漫长。

山庙分离,遥祭埋隐患

从汉武帝开始到明末,北岳恒山一直指得是今天河北的大茂山。

然而,在五代、北宋时期,由于大茂山一代为宋和辽的边界地区,战乱频仍。

大茂山的恒岳上祠(即北岳上庙,遗址在今阜平县千亩台)以及其他宗教建筑因战火毁坏殆尽。

其后的历代皇帝只能在距离大茂山以南140多公里的曲阳县的北岳庙(北岳下庙)进行遥祭。

皇帝祭祀只到北岳庙而不登恒山。这样造成对北岳恒山和北岳庙认知上的分离,河北文人淡漠了北岳名山的文化认知,而只强调北岳庙祭祀的作用。

因为这个原因,就为后来出现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的说法提供了素材。

大茂山

曲阳北岳庙明朝,晋冀为争北岳再起纷争

明成祖朱棣将京都从南京迁往北京。这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说北岳恒山在北京以南,与“北”名不相符。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兵部尚书马文升上书皇帝,请求移祀北岳于山西省浑源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浑源县)。

马文升依据《大明一统志》和浑源州志,及浑源当时尚存的始建于唐代的道教北岳宫观建筑,还有明洪武初重修道教北岳宫观的碑文,认定北岳恒山原本就在浑源。

他认为,五代时期是因为浑源被辽所占,宋才不得已把北岳移祀河北曲阳。

然而,时任礼部尚书倪岳逐条予以批驳,奏议未获朝廷采纳。

万历十四年,朝廷改封山西省浑源州玄岳山为北岳,称恒山。

尽管当时明朝廷改称山西浑源县玄岳(即浑源县境恒山东南之玄武峰)为北岳,并在天峰岭南新建北岳庙,但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秩典祭祀仍确定在河北曲阳。

北岳恒山顺治下旨,落下帷幕

清顺治十七年三月,有官员再上奏请改移祀北岳到浑源。由于清朝刚入关不久,缺少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和对北岳历史不甚了解。

朝廷批言,命山西巡抚调查浑源有无北岳庙遗迹。到七月礼部上奏,说山西巡抚已经查明浑源确实有北岳庙的遗迹。

就这样朝廷正式下旨:移祀北岳于浑源。至此北岳移祀之争落下了帷幕。

恒山悬空寺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