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国时期是隐士又是书法家的胡昭,师父是谁
胡昭和谁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家 曹魏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钟繇、邯郸淳、胡昭、卫觊、韦诞、刘德升等。钟繇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邯郸淳,善篆书,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古文序云:“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刘德升,纡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三国胡昭字孔明,那不是和诸葛亮的字重名吗? 胡昭(161-250),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zd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内高度,因此,他与三国时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称“钟胡”。胡昭的行书书法广为当时的士人学习推崇,以至于“尺牍之迹,动见模楷”,成为人们学习和临摹的榜样。所以说胡昭确实字孔明,因为他和诸葛亮的字一样,所以会容被后人拿来和诸葛亮比较。《三国演义》是小说,为了情节需要,在很多方面神化了诸葛亮,但是也不好考证是不是将诸葛亮和胡昭结合为一人了。
曹魏十大书法家有哪些 曹魏十大书法家有:钟繇、邯郸淳、胡昭、卫觊、韦诞、刘德升、师宜官、宋翼、梁鸽、韦诞。他们都由汉人魏,师法汉末名家,并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演变。曹魏时期书法成就介绍:曹魏时期,书法在继承东汉书风的基础上发生巨大变化。隶书逐渐失去汉末隶书的典型特征,捺、撇等笔画变得更加尖锐,装饰性增强,日渐程式化,也因此而变得呆板而失去生机。由行书结合隶书余绪演变而来的正书,即楷书在此时产生,并逐渐规范化。锺繇书写于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贺捷表》已经表现出后世楷书的所有基本点画特征。行书也继续发展,并逐渐成为北方上层士族最流行、最实用的书体,其代表人物是锺繇和胡昭,二人都师法汉末名家刘德升而各有特色。篆书和隶书虽然逐渐式微,但仍然是当时最正统、最有代表性的书体,书法家也以擅长篆、隶而骄傲,碑志、铭刻、祠莱题字和宫殿题榜等仍然使用篆书和隶书。曹魏时期的篆书古文以正始年间刊刻于洛阳太学的《三体石经》为代表。其余作品有《上尊号奏》碑额、《受禅表》碑额(黄初元年)、《孔羡碑》碑额、《范式碑》碑额等。其书法仍然继承汉代篆书遗风而略有改变。其中《三体石经》最为典型规范,其余则比较随意。
为什么说钟繇是“楷书之祖”? 因为楷书就是他创立的。钟繇在中国百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度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回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答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