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阳上氢光谱振动频率 什么是光谱?

2020-10-07知识9

光谱如何和波长扯上关系呢?红色波长最长如何理解呢?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所以有时将光称作光波,光有一定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光有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波长),当不同波长的光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的时候,称作“光谱”,犹如按不同音符排列成“乐谱”一样。人们观察到天空中出现的彩虹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我国,这个不同颜色顺序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实验证明这个顺序就是太阳光的光谱,进一步探索知道太阳光这个可见光谱顺序是按照不同波长(不同颜色)的光,从波长最长到波长最短的顺序排列,所以说红色的光波长最长;或者说,可见光光谱中,我们已经把波长最长的光的颜色叫做红色,最短的叫做紫色。“红色的波长最长”这句话只在可见光部分成立,因为所谓“红外线”,就是比红色光波长更长的光线,不过它不能被我们肉眼所能看见罢了。

太阳上氢光谱振动频率 什么是光谱?

在红外光谱中,羰基的伸缩振动范围是多少 不同的有机物是不同的醛:1740-1720酮:1725-1705酸:1725-1700总的来说是:1630-1815

太阳上氢光谱振动频率 什么是光谱?

氢键为什么使红外光谱向低波数移动 你好,我从2113维基搜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5261氢键的形成4102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1653而使伸缩振动频率降低,比如游离羧酸的C=O键频率出现在1760 cm-1 左右,在固体或液体中,由于羧酸形成二聚体,C=O键频率出现在1700 cm-1。分子内氢键不受浓度影响,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有用的话,望采纳

太阳上氢光谱振动频率 什么是光谱?

红外振动频率计算的问题 红外光谱是分子能选择性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而引起分子中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又称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1]中文名红外光谱外文名Infrared Spectroscopy(IR)含义横坐标为波长 纵坐标为强度应用有机化学等技术背景在有机物分子中,组成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其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所以,用红外光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20世纪60年代,随着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物质的含量与近红外区内多个不同的波长点吸收峰呈线性关系的理论,并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了农产品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等成分,才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一度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此后,近红外光谱再次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70年代产生的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学科。

红外光谱的特征频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红外光谱的原理 红外2113光谱的原理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5261质4102,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1653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当外界电磁波照射分子时,如照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与分子的两能级差相等,该频率的电磁波就被该分子吸收,从而引起分子对应能级的跃迁,宏观表现为透射光强度变小。电磁波能量与分子两能级差相等为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必须满足条件之一,这决定了吸收峰出现的位置。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这实际上保证了红外光的能量能传递给分子,这种能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振动偶极矩的变化来实现的。。

#光谱#科普#红外光谱#能级#振动频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