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常规的尼氏染色液是什么方法的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2020-10-07知识7

抗酸染色的意义

常规的尼氏染色液是什么方法的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如何配制? 1、结晶紫 染液:结晶紫 乙醇 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 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2、番红溶液:番红O(safranine,又称沙黄O)2.5g,。

常规的尼氏染色液是什么方法的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尼氏染色液和硫堇染色液是一个产品吗 神经元细胞体包括一个具有皱褶核膜的大细胞核、稀疏的染色质和一个明显的核仁。在细胞体中细胞质是尼氏颗粒,即能够代表粗面内质网并在很多神经元中产生特异的斑点状嗜碱性表现的嗜碱性颗粒。尼氏颗粒可以用很多染色来显示如中性红、亚甲基蓝、甲苯胺蓝和甲基紫等。染色的变异、pH和分化的时间使一些染色既可以仅突出尼氏物质,也可以显示神经元的细胞核和神经胶质。各种神经细胞内都含有尼氏体,但其形状、数量、分布位置常常不同。尼氏体也存在于树突中,但不在于轴突和包体的轴丘。尼氏体会因为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尼氏体是神经元内合成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部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包体内的尼氏体会明显减少。通常尼氏能被碱性染料如硫堇、亚甲蓝、甲苯胺蓝和焦油紫等染料染成紫蓝色。

常规的尼氏染色液是什么方法的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萋-尼氏染色原理 1

几种细胞固定方法 选择最佳固定液标准是:(1)最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2)最大限度地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一些含重金属的固定液在免疫组化和细胞化学技术中是禁用的;(3)不要用可能带有自发荧光的固定剂,如带有苦味酸的固定剂,还有甲醛升汞固定液,会使上皮细胞产生非特异性荧光;(4)固定剂的选择、固定时间、温度和PH值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单纯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2633061固定液(1)4%中性甲醛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能满足常规HE及免疫组化、PCR等工作(Job)。中性甲醛是以PH7.2-7.4的磷酸缓冲液为溶剂配制的,其固定效果及对组织抗原性的保存均优于一般的4%甲醛固定液。此固定液配制后应密封并保存在阴凉处,保存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甲醛(40%)100ml 无水磷酸氢二钠 6.5g 磷酸二氢钠 4.0g 蒸馏水 900ml(2)乙醇固定液:使用时以80%-95%的浓度为宜,具有硬化、固定、脱水等作用,对组织渗透力较弱,因此很少单独使用,但其保存组织中的核酸强于中性甲醛,故常用于有核酸操作的实验或检查,假如用于证实尿酸结晶和保存糖原,可用于100%乙醇固定组织。(3)4%多聚甲醛固定液:主要用于培养细胞的固定。混合固定液(1)乙醇-甲醛(乙醇-。

问答题,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判断。 抗酸染色2113的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5261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4102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1653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抗酸染色一般步骤(不同厂家出产的试剂盒会有不同,可见说明书)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经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萋尼抗酸染色法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鸭浆膜炎如何防治 鸭传2113染性浆膜炎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革兰氏阴5261性。主要发生于41022~7周龄的雏鸭,又称“七周病1653”。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潜伏期1~3天。病鸭眼周围羽毛黏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头颈震颤,很快死亡。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气囊浑浊不透明,有淡黄色干酪样物。治疗:用林可霉素和甲砜霉素效果好。病重鸭用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或用甲砜霉素0.05%浓度作饮水,连用3~5天。预防:①7日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0.5毫升/只;②在12日龄和30日龄用林可霉素和甲砜霉素交替预防一次;③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

王老师你好。这是狗的血涂片,用姬瑞士染色液染色的,这两张图片中间的白细胞分别是什么呀? 那是血小板啊/

#细菌结构#固定液#细菌#甲醛#革兰氏染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