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大坝安全监测 天生桥一级电站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项目齐全,仪器完好率较高,大坝等水工建筑物有土压力计、沉降仪、引张线水平位移计、钢筋计、应力应变计、电平器、温度计、单向测缝计、不锈钢棒、面板脱空观测、三向测缝计、渗压计、大坝绕坝渗流水位孔、大坝渗漏设有量水堰进行观测等共计约1500余支仪器,以上项目完好率在94%以上。为及时采集建筑物数据,自电厂接管以来,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大坝580余支仪器进行三天一次观测;对引水系统、厂房及厂房后边坡、溢洪道、导流洞堵头、放空洞等部位680多支仪器进行了每半月一次的观测,每年采集约130000余个原始观测数据,对分析掌握电站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大坝已经过三个汛期高水位运行考验,大坝变形已趋于稳定,坝体最大沉降量达3.46m(近一年来未出现变化),水平位移达1.108m,面板应力,应变,周边缝测值也较稳定,大坝渗漏量维持在50~80L/S左右(近一年来均未出现大的变化),其它包括引水系统、放空洞、溢洪道等建筑物也未出现异常,观测值较稳定。2003年7月通过对天生桥一级电站水工建筑物监测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估,2003年8月通过对天生桥一级。
南盘江红水河水电基地的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和贵州省安龙县交界处的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干流上,是红水河十个梯级的龙头电站及西电东输的大型骨干电源,它是国家与广东、广西、贵州合资办电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在西电东输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电站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013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9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12立方米/秒,最大坝高178米,总水库正常蓄水位780米,死水位731米,总库容102.6亿立方米的多年调节水库,调节库容57.96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能力。电站最大工作水头143米,最小工作水头83米,设计水头126.65米。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300兆瓦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年发电量52.26亿千瓦·时,保证出力405.2兆瓦。电站项目总投资103.42亿元,其中利用日本基金贷款196亿日元,用于设备、土建施工采购和聘请国外咨询专家。电站于1991年开工建设,1998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0年12月电站全部机组投产运行。
天生桥水电站的枢纽调度
天生桥一级电站的介绍 电站装机容量1200MW(4×300MW),年发电量52.26亿kW·h,保证出力405.2MW;并将增加下游已建的天生桥二级、岩滩和大化3个水电站的保证出力883.9 MW,年电量40.77亿kW·h。电站建成后,送电贵州、广西和广东。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013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1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93亿立方米。洪峰流量大,千年一遇洪峰流量2090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峰流量285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1574万t,平均含沙量0.81 kg/立方米。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82年6月承担该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同年12月完成选坝报告,1984年5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并经原水电部审查批准。美国哈扎公司、巴西咨询工程师团、工程特别咨询团为该电站咨询、评估后,对工程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工程于1991年立项,同年6月导流隧洞开工,1994年底实现截流,1997年底下闸蓄水,1998年底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天生桥一级电站处在珠江流域的南盘江上,位于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交界处,是红水河水电资源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开发建设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生桥一级电站是由国家和地方合资建设的。
天生桥水电站的简介 天生桥一级站设计坝高180米,总库容10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2.45亿千瓦时,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82年6月承担该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同年12月完成。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放空隧洞 放空隧洞位于右岸1号冲沟的下游侧,全长1062.17m,进口高程为660m,具有施工期参与后期导流、水库蓄水期向下游电站供水、运行期放空水库检修大坝面板等功能。距放空隧洞进口339.17m处设事故闸门并,并高131m,内径11.4m,内设6.8m×9m的事故平板链轮闸门;距进口560.67m处为工作闸门室,内设6.4m×7.5m的工作弧形闸门;工作闸门室之前为圆形有压隧洞,长557.67m。内径9.6m;其后为方圆形无压隧洞,长489.5m,宽8m,高11m;洞后接长约162m的出口明渠及挑流鼻坎。事故闸门井以交通便桥与右坝头相接;工作闸门室以交通通风洞与场内公路相连。交通通风洞布置在放空洞的左侧,为双层结构,上层交通,下层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