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里的汉字意思和中文里的汉字意思一样吗? 有些一样 比如 政治 在中日语里意思一样有些不一样 比如 丈夫 日语表示牢固坚固 中文是老公的意思有些有差别,不完全相同 比如 绮丽 日语表示漂亮,整洁。而中文表示华美艳丽原因是,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从中国传入文字后,汉字除了有表示意思的功能之外,还有表示发音的功能。有些时候,汉字仅仅起了给日语注音的作用,并不表示汉字原本的意思。
都知道日文中文有相似,日语中汉字是怎样的存在? 《日本书纪》(にほんしょき、やまとぶみ)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的正史,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全书以汉字和万叶假名写成,另有《古语拾遗》中记载:“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到了应神天皇(270-310年)时代,百济国派阿直岐到日本。285年,近肖古王(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百济第13任国王)时的博士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孝经》等带往日本,是为日本接触汉字之始,最初日本将汉字称为“真名”。公元10世纪前后日文形成,绝大多数源于汉字草书,书写时多用平假名,片假名一般用于书写外来语、拟声词。日常生活常用“汉字”1945个,看着不多,如果加上人名和地名数量还是不少的,日本姓氏真滴是非常多。字形:日文“汉字”字形原与汉字大致相同,20世纪以后各自向简体转化,产生一些差异。日本人还陆续自造了数量不多的“汉字”。音读:多为一字二音,是因其保留了六朝时期中国的吴音以及后来传入的长安汉音共同结果,现代日语中汉音读的词比吴音多,宋、元、明、清时也有字音传入,称唐音,现在用的很少。训读:和汉字意思相当的日语固有词中的一部分特定读音叫训读,它和音读一样,是汉字的一种读法,其实就是汉字日译,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
日文对应的汉字 A ア(あ):阿、安,亚、2113恶、爱;I イ(い):伊、以,5261移、意、异;U ウ(う):宇,4102于、有、忧、云;E エ(え)1653:〔江〕、衣,要、英、盈;O オ(お):扵,于、御。K カ(か):加,家、驾、贺、可、河、我、甘、闲、香;キ(き):几,奇、支、起、喜、归、鬼、艺、义、〔闻〕;ク(く):久,具、俱、九、求、区;ケ(け):介(个)、计,希、遣、气、外;コ(こ):己,古、故、孤、居、举、期、护、许、〔越、子〕。S サ(さ):散、左,佐、差、斜、沙、锁、乍、作;シ(し):之,士、志、慈、次、事、思、斯、四、新;ス(す):须、寸,朱、数、寿、春;セ(せ):世,制、齐、势、是、声;ソ(そ):曾,楚、所、处、苏、宗、〔添〕。T タ(た):多、太,陀、田、当、堂;チ(ち):千、知,地、智、致、治、迟;ツ(つ):川,都、豆、津、徒、图;テ(て):天,帝、氐、低、转、亭、〔手〕;ト(と):止,度、登、等、东、〔户〕。N ナ(な):奈,那、难、南、〔名〕;ニ(に):二、仁,尔、你、耳、〔丹〕;ヌ(ぬ):奴,努、怒;ネ(ね):祢,年、〔根、子〕;ノ(の):乃,能、农、浓、〔之〕。H ハ(は):八、波,巴、。
简体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日文中的汉字很多也是简体的? 中国文字是以甲骨文绘画文字不间断的演进而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史称“汉字七体”。这是我们民族的伟大文化瑰宝。请大家对比一下图。文字本身是在趋于结构简单便于书写传达。当我们伟大的民族历经百年屈辱,百年动荡后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我们国家建国初期文盲率是58.2%(文盲是什么是不认识字啊),连连战乱国家怎么才能让国民尽快的学习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五十年代中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直接主持关心,结合了上百名专家,对数千个常用的中国文字进行了一次字体的简化。当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民族提高文化,就是为了让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能够尽早尽快地识字认字,提高使用文字的速度,提升文化水平,方便学生在校学习,以此为最基本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科技,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日本古代在我们中国的隋唐时期之前没有文字,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至于日本人的文字那不是用的简体汉字,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加上日本人的音注(就是他自己的发音,简单说就是日本拼音或者是他本身的发音混合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不搞民粹这一套,但是日本人。
我现在在自学日语,看着那些汉字草书一样的日文就头大,你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 五十音该背就得背,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其实也不难,多看几遍能记住就可以了。剩下的方法也就大同小异了,简而言之就是多给自己一些接触和练习的机会。课本适合于从理论层面学习词汇和语法,影视作品更加贴近于这些东西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