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于百姓们知识有限,因而普遍较为迷信,于是便常有一些奸邪之徒,通过习来的障眼法、小把戏,四处坑蒙拐骗、欺诈百姓。而在明朝,由于帝王崇尚道教,以致民间此种奸邪之徒更众,更有甚者通过“邪术”迷惑君王,换取高官厚禄、横行无忌。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明史》中有明确记载,且被收录于《皇明诸司公案》,一个以妖术魅惑君王,进而荼毒一方的典型案件。
明朝成化年间,有一妖邪道人名叫王臣,一身“邪术”极为精湛,平日里走街串巷,凭借一些妖邪之术,骗财骗色。然而,百姓们由于见识有限,亲眼见其施展“法术”,啧啧称奇之余,对其极为敬畏,而正是这种心理,使得王臣行骗无往不利,大量百姓深受其害,更有不少女子惨遭毒手。
王臣虽然为祸一方,但由于百姓们对其邪术极为惧怕,因而很少有人敢于报官。然而,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害者越来越多,于是一些受害者便联名将其告到了县衙。
张知县接到诉状,又询问了一些被害人,顿时对这种以邪术骗财骗色的伎俩恼怒不已,怒道,“左道不除,终为乱化”。于是,命人将王臣捉拿到案,喝问道,“你这妖人,竟敢以邪术为祸一方,接连夺人钱财,奸淫妇女”。王臣自知理亏,不敢狡辩,张知县便命人对其大刑伺候,结果导致王臣伤了足胫,就此被称为“王瘸子”。之后,张知县又判了王臣斩监候,押入大牢,只待上司裁决后行刑。
然而,张知县不久后便收到吏部调令,被调入京城为官,升任巡街御史(注:巡街御史隶属于都察院,主要负责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
得知张知县被调走后,王臣便联络牢外好友,以钱财买通了宦官王敬,王敬又写信给代理知县,这代理知县乃是个贪财怕事之人,根本不敢得罪王敬,于是便将王臣放了出来。
历经此次牢狱之灾,王臣也知道自己虽然懂得一些旁门左道,但以邪术对付百姓倒还罢了,官府之人想要捏死自己,还是与捏死一只蚂蚁无异。于是,王臣出狱之后,便对宦官王臣极尽阿谀奉承,而王敬又是个崇信邪术之人,得知王臣颇有些道行后,便将其召至门下,追随自己左右,为自己私用。
之后,王敬凭借从王臣那里学来的一些小把戏,魅惑于明宪宗,并时常在明宪宗面前称赞王臣的异术。久而久之,皇帝也不禁产生了兴趣,便将王臣召来,王臣平日里虽然无恶不作,但一身邪术却也的确精湛,如今见了皇帝自然表演的更是卖力,明宪宗见状果然惊为奇人,当即封其为锦衣卫千户,命其与王敬一起前往湖湘、江浙、苏松等处采买药物。
王敬本就贪财,王臣又善于逢迎,两人到了江南,凭借皇帝的诏命,结党营私、为祸不止。每到一处,便借机横征暴敛,结识宵小、欺压外官,公然索取贿赂之余,大肆搜刮民间奇珍异宝,以致各地百姓,乃至各级官吏皆深受其害。到了苏州,王敬又命人将收来的银两熔为元宝,所获两千余锭,全部进了私人腰包。王敬两人一番采买,结果竟导致江南各种奇珍异宝全被搜刮一空。
王恕像
彼时,南京兵部尚书王恕恰巧奉明宪宗之命,兼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王恕乃是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进士,先后担任大理寺左评事、左寺副,后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官刚正清廉、不畏强权,民间当时便流传着“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之语。
王恕巡视至苏州、松江时,当地百姓纷纷涌入衙门告状,就连各地官吏也多有怨言,眼看各地官吏百姓深受王敬两人所害,以致民不聊生,顿时怒从胆边生。不久,就连各地生员也联名上告,王恕见状,怒道,“这两个孽宦、妖囚,圣上命你二人本为采药而来,并非征求而至,如何敢于假公济私,违命虐民至此?若不除掉两贼,还不知道要荼毒地方至何时,到时必然激起民变”。
于是,王恕立即上书皇帝,将王敬等人的罪状一一列出;王敬得知后,也连忙上书皇帝弹劾王恕,并牵涉逮捕了常州知府孙仁。王恕遂又上书直言救孙仁,并连上三道奏疏弹劾王敬。巡街张御史听说之后,也将王臣此前所犯罪状据实列出,一同上书弹劾。
与此同时,宦官尚铭也上书揭发王敬的罪状,明宪宗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派遣使臣前往江南调查,得知王敬、王臣果然为祸一方证据确凿之后,遂立即下旨,派锦衣卫赴江南将王敬和王臣抓回京城,关入锦衣卫诏狱。最终,王臣被判处斩刑,并传首江南,王敬及其党徒十九人则被发配充军,这才平息了江南官民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