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子贡贤于仲尼的句式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020-10-06知识5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3分) (1)。 (3)(1)(5)(2)(4)

子贡贤于仲尼的句式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的翻译是什么?翻译如下: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

子贡贤于仲尼的句式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 (1)登百堂入室(1分)(2)①子贡认为自己的知识修养比较浅显,容易被外人看到,理解;②度同时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专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③所以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属。略

子贡贤于仲尼的句式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求翻译: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陈子禽对子贡道:“您对仲尼是客气罢,是谦让罢,难道他真比您还强吗?子贡道:“高贵人物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有知,也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他老人家的不可以赶得上,犹如青天的不可以用阶梯爬上去。他老人家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者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正如我们所说的一叫百姓人人能立足于社会,百姓自会人人能立足于社会;一引导百姓,百姓自会前进;一安抚百姓,百姓自会从远方来投靠;一动员百姓,百姓自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样能够赶得上呢?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1):“仲尼焉学(2)?子贡曰:“文武之道(3),未坠于地(4),在人(5).贤者识其大者(6),不贤者识其小者(7),莫不有文武之道焉(8).夫子焉不学(9),而亦何常师之有(10)。注释:(1)卫公孙朝(chao2):卫国的大夫.于:向.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2)仲尼:孔子的字.焉学:学习什么.(3)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4)未坠(zhui4)于地: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5)在人:指仍然在人间流传着.(6)贤者:有大才大德的人.识(zhi4):通“志”,记得.其大者:那些大的方面.(7)不贤:没有大才大德的人.其小者:那些细小的方面.(8)莫:没有人.不有:丝毫没有.(9)夫子:我的师父,指孔子.焉不学:没有什么不学习,(10)而:而且.何常师之有:就是“何有常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译文:卫国的大夫公孙朝向孔子弟子子贡询问说:“孔仲尼都是学习什么?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仍然在人间流传着.有大才大德的人还记得那些大的方面,没有大才大德的人还记得那些细小的方面,没有人身上丝毫没有文王和武王大道的影响.我的师父没有什么不学习,而且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呢。

#孔子#国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