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邪实正虚用和解少阳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2020-10-06知识8

六经辨证的少阳病证治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1.少阳正治法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因为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2:少阳兼证治法(1)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是少阳兼太阳病,可用柴胡桂枝汤。(2)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

邪实正虚用和解少阳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少阳指的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少阳病”,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方法。把外感热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病证,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病势趋向和六类病证间的传变关系。以指导临床的立法和处方。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故也是脏腑十二经的病变。故此,六经辨证对其他病证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少阳即是三阳中,阳气少的部分,在胆和三焦,由于少阳居太阳和阳明之间,病邪旣不在太阳之表,也未达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一般指少阳胆经而言,可自太阳病传入,或由病邪内侵结于胆腑所致。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治法:和解少阳。方例: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名方,除和解少阳外,还可加减以调和肝脾,如逍遥散(丸)。前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在临床上广泛加减应用。在屠呦呦团队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之前,还用小柴胡汤加酒炒常山,草果以治疟疾。以上回答,供参考之。

邪实正虚用和解少阳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释文:少阳阳明并病。柴胡加芒硝与大柴胡比较。a、前少阳经邪兼阳明实证,后少阳胆腑郁热。b、前+芒硝润下燥实。后去参草,加三味泻实。(硝解热好)

邪实正虚用和解少阳 《伤寒论》104条释文何解?

#六经#小柴胡汤#少阴病#中医#伤寒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