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急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赏析

2020-10-06知识7

\ 很多年以前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雇佣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小伙计给他推磨,这个小伙计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并且性格开朗,每天推磨时都会在磨房里欢乐的唱着歌。。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急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赏析

“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指知道满足的人,心态是充实的,经常 处在快乐中。这句话出自《老子》四六章:“罪莫 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 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急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赏析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什么意思 罪恶2113没有比欲望更大罪恶。灾祸没有比不知足更大5261的灾祸4102;灾祸最大的原因就是想得到(欲望)。语出《1653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扩展资料老子主要成就: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急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赏析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什么意思? 意思: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最大的错误是贪婪。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才能做永远富足快乐的人。出处:老子《道德经》之《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灾祸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过错没有比想要得到更大的,所以懂得知足的人总是满足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