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遂宁市与重庆市铜梁区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相关新闻

2020-07-20新闻12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

遂宁市与重庆市铜梁区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整合多项科技资源开展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力量支撑

遂宁市与铜梁区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7月15日,遂宁市科技局与重庆市铜梁区科技局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约定从科创走廊共建、专家人才共用、科学仪器共享、双创活动共办、科技特派员共帮、科技成果共转、高新产业共优、体制壁垒共破、创新平台共建、科技展会共展十个方面展开合作,加强两地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为成渝发展主轴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力量支撑。

建立工作会商机制

合力打造涪江流域科创走廊

“我们将和铜梁区科技局共同推动科创走廊共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宁市和铜梁区将与涪江流域相邻地区共同发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工作会商机制,统筹部署,合力打造涪江流域科创带。“涪江流域科创带不只遂宁市和铜梁区两地,还包含重庆市的潼南区和合川区。目前,我们已经和潼南区、铜梁区协商好了,下一步将前往合川区进行协商。”

与此同时,遂铜两地科技局还将共同推动筹建“涪江流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协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发力,围绕两地现代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紧迫需求,运用市场手段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整合各方力量

让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协议》提出,遂铜两地将整合专家人才资源,建立两地统筹共用的“专家人才库”,互派专家人才开展创新规划、技术指导、成果评价、项目评审、创新创业培训等创新合作。专家人才跨行政区域服务,优先享受服务地人才政策。鼓励专家人才跨行政区域创业,同时享受人事关系所在地和创业所在地激励支持政策。

“专家人才资源只是我们共享的一方面,我们还将推动科学仪器共享。”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铜两地科技局将分别摸清当地现有大型科学仪器家底,建立统一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支持科学仪器上线共享,支持市场主体便捷享受共享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两地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平台、科技文献、知识产权和标准等各类科技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能力。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协议》还提出,将整合两地科技特派员力量,跨区域开展贫困村帮扶和技术指导。加强两地科技特派员团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农业开发。

建立优势互补机制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将梳理自身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成长型产业需求,定期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活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铜两地将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优势互补机制,共同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高新产业共优。

与此同时,两地还将打破体制壁垒,推动科技创新券互认,凡符合当地科技创新券使用方向、范围,并向当地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的企业可以跨行政区域申领、兑付科技创新券。两地互相支持创新主体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承担国、省(市)重大科研任务。在此基础上,对两地全面创新改革、工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涉及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梳理,逐步实现政策同频共振。

联合创新平台共建

壮大两地科技力量

“创新平台共建是我们这次《协议》签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宁和铜梁将积极支持两地高新区、农科园等科技园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园区合理配置要素资源、积极优化产业布局,采纳铜梁成功经验推动加快申报创建遂宁国家级科创园区。“两地企业以后还会联合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跨行政区域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同时,两地还将推动双创活动共办,通过共同举办“创客大赛”,互相组织企业参加科技金融对接、科技成果发布、创新人才培训等双创活动。支持两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组建“双创联盟”,实现两地孵化器、双创平台、导师资源共享。同时,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人才团队和创客跨区域开展双创活动。

“我们还将大力推动科技展会共展,积极组织企业、展品等参与对方举办的科创类会展活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遂铜两地将共同争取在绵阳科博会、重庆智博会等大型科技展会集中展示两地科技企业和先进产品,组织企业、投资主体、科研机构利用展会平台开展大规模、多领域的科技推介活动,为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提供展示平台和技术示范,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融合贯通。

下一步,遂铜两地科技部门还会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联系对接,负责科技交流合作相关事宜,推动各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全媒体记者范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