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道德经名句第三十八章《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

2020-10-06知识5

《老子》第三十八章全文解释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1、这一章是《道经》的开头。有人认为,上篇以“道”开始,所以叫做《道经》;下篇以“德”字开始,所以叫《德经》。本章在《道德经》里比较难于理解。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

《道德经》第38章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道德经》第38章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谢邀!老子第38章是《道德经》下篇开篇首章,并非讲为人处世的具体道理。似乎此问并不是要问38章,那么我就直接谈谈我对38章的理解,供参考。我在《时空之外·道法自然》中,对38章理解如下:老子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意译解:上德从不标榜德,这才是有德。下德貌似有德(其与实难符),因此仍属无德。上德倡行无为且不做与规律相违背之事,下德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以为可以改变规律,上仁也按主观意愿行事但无心改变规律,上义既敢于妄为也敢于对抗规律。上礼按主观意愿施政无果后,不得不放弃其政治主张。由此可知偏离道之后首推以德治世的纲领,德失效后退而用仁,仁失效后再退而用义,义失效后再退而用礼。这个礼制的纲纪,其实是忠信缺失、祸乱兴起的源头。上述这一系列政治主张,针对的只是社会矛盾表象,用愚笨的方式将全社会导入道德大滑坡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