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如何成为合法有效的电子证据,如何优化线上司法服务对接方式,提高纠纷处置效率,这是当今我们在金融线上业务架构下要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7月17日,在“第十九届金融科技创新峰会”上,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上海分公司技术部总经理马关尔如是说。
此次峰会汇聚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领导,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知名专家与企业精英,结合数字化转型、智能运维、数据治理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马关尔受邀出席,并以“金融电子数据可信环境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探索”为题,向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上海分公司技术部总经理马关尔
运用电子证据,这三点很关键
近年来,银行业从3.0向4.0递进发展,开放银行、智慧银行等线上金融服务模式陆续融入我们的生活。马关尔表示,金融机构线上服务开放便捷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传统线下业务,全流程线上业务电子数据司法采信环境颇有不同。
目前,有关电子数据的立法与司法解释虽比较多,但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平衡关系;电子数据的本体与最终呈现形式也不同,在数据产生、存储、取证、送检、保管、固定等环节,均需技术手段去辅助;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的认定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马关尔指出,电子证据运用中有三大关键点:
一是确定实际操作人,通过业务流程设计及数字证书使用,能尽可能的固定操作人。二是确保证据真实性质量,通过存证、区块链、公证等方式,提升电子数据固化能力,降低针对数据易被篡改不真实的抗辩可能性,降低司法鉴定的依赖程度。三是确定电子证据原件,与原件一致的副本,原件的打印件,直接来源与电子数据的可显示可识别的输出介质,可认为是原件。
构建可信电子证据体系,提高纠纷处置效率
可信电子证据体系能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线上业务司法纠纷的处置效率,马关尔强调,“我们希望借助可信电子证据体系,探讨解决在电子证据生命周期各种环境中数据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难题。”
CFCA基于对银行业务系统电子数据、司法体系、司法实践的理解,通过把握线上案件风险的要点,以第三方CA可信身份为基础,链接可信签署,引入可信存证及可信取证,对电子数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电子证据及证据链。
1.认证阶段
金融机构开展线上业务,通过多重身份认证手段,核实用户身份,并采用数字证书,固化这一认证结果及其业务办理期间产生的电子数据。可信的第三方数字证书成为了用户获得特定业务系统内的可信身份映射。
2.签约阶段
基于可信身份,在用户签署电子报文、电子合同时,通过所知、所持、所是的意愿表达方式与电子签章技术,将用户对于签署意愿乃至整个签署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数据固化下来,成为最终裁判机构可接受的电子合同形式即为可信签署。
3.存证、固证、取证及质证阶段
通过引入第三方存证机构或者公证处实现取证、固证的制度可信,从整个业务办理角度,在目前司法体系可接受的取证规则下,提前做好取证质证的预案,甚至将电子证据质量与业务合法性流程提升到可以实现赋强公证的程度,将整个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特别是信贷类业务司法风险的解决,直达最终执行层面。
法庭上,诉讼胜败要靠证据。在证据日趋信息化的今天,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会变得越来越复杂。CFCA也将持续研讨电子证据在司法应用的前沿理论,与金融机构、司法体系、监管各方参与者一起努力,推动构建客观、公正、完整的电子证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