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 (1)在25℃时,1L水中约能溶解0.01g碳酸钡,溶解的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n(BaCO3)=0.01g197g/mol=5.08×10-5mol,溶液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为:c(Ba2+)=c(CO32-)=5.08×10-5mol/L,Ksp(BaCO3)=c(Ba2+)?c(CO32-)=5.08×10-5×5.08×10-5≈2.58×10-9,故答案为:2.58×10-9(2.5×10-9~2.6×10-9均可);(2)根据题中提供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可知,只有酚酞的变色在碱性范围内,此时只有NaOH与HCl反应,BaCO3不与HCl反应;原溶液为碱性,酚酞为红色,滴定终点时,红与粉红无明显变化,故非终点,终点应为粉红色变为无色,所以达到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的颜色刚好由浅红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即为滴定终点,故答案为:酚酞;酚酞的变色在碱性范围内,此时只有NaOH与HCl反应,BaCO3不与HCl反应(或若用甲基橙等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则会有部分BaCO3跟盐酸反应,其所消耗的盐酸的量偏大,从而使测定结果偏高);溶液的颜色刚好由浅红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即为滴定终点;(3)①实验3的初读数为1.10mL,末读数为:32.18mL,所以到达滴定终点时所耗HCl溶液的体积为:32.18mL-1.10mL=31.08 mL;实验1消耗的盐酸体积为31.00mL,实验2消耗标准。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 (1)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杯搅拌加速溶解,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故答案为:使碘化铅充分溶解;(2)碘化铅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滤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 KI溶液,则碘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
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已知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①甲基橙3.1~4.4 ②甲基红4.4~6.2 ③酚酞8.2~10)。试回答:(1)在25℃时, 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转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已知几种酸碱指示剂。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检测水中是否重金属超标? 水中的重金属一般源于自来水管、喝水的杯子或饮水机。营养学专家表示,含有重金属的水质会有以下特征:1、茶具或茶杯上会出现青绿色;2、用来养鱼,比较容易使鱼中毒而死亡;。
某同学为了探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 A、固体溶解时要用玻璃杯搅拌加速溶解,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故A正确;B、碘化铅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向滤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 KI溶液,则碘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移,溶液中c(Pb2+)减小,溶液中会析出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故B正确;C、准确量取10.00mL滤液,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Pb2+R2Pb+2H+,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H+)=3.000×10-5mol,则n(Pb2+)=1.500×10-5mol,所以c(Pb2+)=1.5000×10-5mol0.01L=1.500×10-3mol/L,所以c(I-)=2c(Pb2+)=3.000×10-3mol/L,所以Ksp(PbI2)=c(Pb2+)×c2(I-)=1.350×10-8,故C正确;D、若步骤Ⅰ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水,则滤液的浓度减小,量取10.00mL滤液,则滤液中碘离子和铅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求出的Ksp偏小,故D错误,故选D.
(2009?惠州二模)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化工、建筑材料,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测定Ca(OH) (1)①根据丙酮的物理性质可知,丙酮易溶于水,而且丙酮易挥发,所以丙酮冲洗沉淀时因丙酮挥发性强带走水分干燥得更快,故答案为:因丙酮挥发性强带走水分干燥得更快;②溶解的Ca(OH)2的质量为2.00g+1.00g-2.778g.
(2013?无锡一模)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待测液浓度偏大,故A错误;B.联合制碱法是在氨的饱和NaCl溶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备碳酸钠,故B错误;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蔗糖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中和,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故C正确;D.AgCl、Ag2CrO4的Ksp分别为1.77×10-10、1.12×10-12,其溶度积常数大小顺序为:Ksp(AgCl)>Ksp(Ag2CrO4),形成沉淀需要的Ag+浓度分别为C(Ag+)=KsPC Cl-=1.77×10-8 mol?L-1,C(Ag+)═KspC(CrO4 2-)1.12×10-120.01=1.06×10-5 mol?L-1,故最先看到的沉淀是AgCl,故D错误;故选C.
用莫尔法测定 “ 酸性光亮镀铜液 ” (主要成分为 CuSO4 和 H2SO4 )中氯含量时,试液应作哪些预处理? 电镀时氯离子的含量,常对镀层质量有重大的影响,需要严格进行控制。镀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定可用莫尔法。试验时用碳酸钠中和硫酸使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用碳酸氢钠将铜沉淀成碱式碳酸铜,从而消除铜离子的颜色干扰。莫尔(Mohr)法是沉淀滴定法中常用的银量法的一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佛尔哈德(Volhard)法和法扬司(Fajans)法.实验原理:原理编辑在含有Clˉ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ˉ。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小,根据分步沉淀原理,溶液中实现析出AgCl白色沉淀。当AgCl定量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与K2CrO4-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从而指示终点的到达。其实,上述说法并不好理解。分步沉淀原理指出:若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相同浓度的离子都能和所加入的沉淀剂起反应生成沉淀,则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与溶度积有关,溶度积较小的先沉淀。已知Ksp(AgCl)=1.8x10-10,Ksp(Ag2CrO4)=1.2x10-12,[1]Ksp(AgCl)>;Ksp(Ag2CrO4),按照分部沉淀原理则应是Ag2CrO4先析出,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AgCl是AB型难溶物,Ag2CrO4是A2B型难溶物,不能单纯通过比较溶度积常数Ksp来确定,而是应该计算沉淀时谁需要的Ag+。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 (1)使碘化铅充分溶解(2分)(2)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2分)减小(1分)(3)1.35×10-8(2分)(4)偏小(2分)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溶度积常数,设计如下实验。 (1)使碘化铅充分溶解(2分)(2)产生黄色沉淀或黄色浑浊(2分)??? 减小(1分)(3)1.35×10-8(2分)(4)偏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