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咏蝉 居高声自远 原文

2020-07-20知识7

咏蝉 虞世南 咏:吟咏,赞美。籍:凭借。垂緌饮清露:是指蝉低垂下头喝干净纯美的朝露。也喻指作者自身为官的清廉与两袖清风。这首诗表面在写蝉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作者托物言志,言自己踌躇满志,对自己才能高度自信的生活状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被称为“咏蝉三绝”之一,它妙在哪里?如何赏析? 悟空问答合作邮箱:wendahz@toutiao.com 悟空问答侵权投诉通道:jubao@toutiao.com 京ICP备12025439号-14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203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跟帖评论自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被称为“咏蝉三绝”之一,它妙在哪里?如何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咏蝉三绝”,妙处在于一个“绝”字,而此诗之绝正是在于作者巧妙运用比兴手法,艺术性地展示了高洁清远的品格境界。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一唐虞世南《蝉》这首诗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是比兴。“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写引发歌咏抒怀,既是修辞方法,也是思维形式。如果说“比”是一种文学方法,那么“兴”就是一种艺术手法,超越自然和自我,又直接联系自然和自我;营造“无境\"“无我”的艺术境界,而又直接联系\"有境”“有我”的现实情怀。比兴手法自《诗经》起就已被广泛运用,唐诗尤多比兴。而虞世南这首咏蝉诗高明或者说绝妙之处,不但统篇施以比兴,而且诗面文字全部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叙述,\"比”和“兴”了无痕迹,深藏其内,又浅显于外,通过对鸣蝉的白描直叙,不知不觉地把人们由表及里带入对品德境界的艺术思考,潜移默化地兴起与作者共鸣的思想感情。实现了客观景物的\"比”和主观情感的\"兴”自然转换,无缝对接,契合如一,不给人留下任何人为使用比兴的蛛丝马迹,更无任何雕琢之痕,浑然天成,给人以“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高洁纯粹艺术之美。观物而化人,入画而出境,品诗而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被称为“咏蝉三绝”之一,它妙在哪里?如何赏析?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被称为咏蝉三绝。“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即出自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以蝉寄情,以此来寄予自己高洁的志趣和清廉的追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句诗之所以妙,在于它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打破常态,蝉声嘹亮本是借助秋风之力,却反过来强调这是蝉”居高“所致。这种不流于俗的比兴用法,借助蝉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品格高洁的人,无需借助权势和财富,就能声名远播。为官清廉,品行高洁,自然能走得长远而持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高中班主任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曾以这句诗鼓励我们。即使我们渺小如蝉,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坚守。对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来说,为官清廉和做人高洁,是其声名远播的凭借。对于当时面临高考的我们来说,知识与能力,是我们改变命运和展翅高飞的关键所在。人这一生漫长而艰难,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底气与魄力。《咏蝉》这首诗的几个问题 “纬”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纬”.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格的力量“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是讲诚信的巨大作用。记得有一家公司招聘人才,每个人都希望到这一家公司工作,因为这是一家有规模,效益好,工资高的公司。。答:1、高洁 2、(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是。

#咏蝉#高洁#虞世南#文化#咏蝉三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