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晨曦(右一)在安置点与老人聊天 记者 陈洁 摄
□记者 赵丹丹 邓健
7月18日清晨,下了一夜的大雨仍未停歇。16岁的施晨曦快速洗漱完毕后,打着伞一头扎进密密的雨幕——她要赶在7点30分前到达沈巷镇政府大门口,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集中前往安置点。
“小姑娘,你又来啦!”“来来来,陪奶奶坐一会儿。”……上午8点,看到施晨曦出现在房间门口,沈巷镇大蒋圩沿路小学安置点2号房的几位老人赶紧朝她招手。施晨曦笑眯眯地答应着走进房间,帮老人整理起了床铺。
施晨曦家住沈巷街上,在马鞍山中加学校上高一。7月12日从学校放暑假回家,7月13日上午去医院拔了牙齿,当天下午,牙龈还在流血,施晨曦就和姑姑施立芳一起开始了志愿服务。
在安置点帮忙扫地、擦桌子、整理床铺、辅导小朋友做作业、陪老人家聊天,到镇政府食堂帮忙择菜、洗菜、切菜、再把做好的饭菜装盒送往安置点分发——这几天,施晨曦每天像只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她享受着这种忙碌和付出,“我年龄小,目前还没有其他本领为社会做贡献,只能通过这样的小事情帮助别人,我觉得很开心也很充实。”
安置点的老人们尤其喜欢这个总是笑眯眯的小姑娘。“这小姑娘真是没话讲,没事陪小孩在院子里跳绳、玩球,陪我们说话,还帮我们叠被子、打扫卫生。”看到施晨曦坐到了自己身边,78岁的张民霞拉着她的手,连声地夸赞。
在防汛战场彰显青年担当,展现青春风采——施晨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记者当天前往采访时,安置点的一间教室里传出读书声。隔窗望去,略显昏暗的教室里,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志愿者在台上领读,9名孩子正襟危坐、书声琅琅。这位志愿者名叫干开腾,是一位“90后”教师,在蚌埠一所初中教历史。“暑期放假得知家乡需要防汛志愿者,我在火车上就报了名,第二天就来到了安置点。”干开腾说,能发挥所学知识为防汛做一点贡献,自己觉得很有意义。
在全市江河堤坝巡堤查险一线,同样也有一大批“90后”“00后”不分昼夜坚守大堤,谱写了令人激情澎湃的青春赞歌。
在鸠江区汤沟镇,16岁的刘爽放暑假回家第一天,看到村里张贴着各种防汛抢险告示,立即主动请缨上岗巡堤,家里人以他尚未成年加以劝阻,刘爽拍着胸脯说:“我身高183,体重175斤,就是一般成年人体力也不一定有我好,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上一线,我难道不能吗?”在第一天的跑筹巡埂检查中,刘爽冒着大雨跟着队伍巡查,甚至还主动担当起了旗手的任务,一天下来走了20多公里路,磨破了脚后跟。
在弋江区白马街道新义村,“90后”年轻党员吕洋阳回乡休假时遇到汛情,马上申请加入防汛志愿服务队,“我年轻,又是退役军人,身体素质好,夜间巡堤查险让我上。”晚上6点,还未到交班时间,吕洋阳就早早来到值班点,向有经验的老人们请教巡堤查险注意事项等。有着过去在部队体能训练的基础,加上老前辈们接地气地言传身教,经过一夜的“奋战”,吕洋阳对巡堤查险各项工作已是轻车熟路。一晚上下来,他虽然有些疲倦,但声音却依然铿锵有力,“村里的应急小队我也报名参加,如果有需要,我随时都能上。”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此刻,在洪水肆虐之时,在防汛抢险战鼓擂响之际,一大批施晨曦、干开腾、刘爽、吕洋阳们,用实际行动对这句话做了最生动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