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2020-10-05知识4

很多国家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在Q点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A、根据卫星运动的半长轴的大小关系可知,轨道3的半长轴最大,故其周期最大,故A错误;B、卫星在轨道2上从Q到P点,只受地球引力作用,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力对卫星做负功,卫星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C、根据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知GmMr2=mrω2知,卫星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故不能直接根据v=rω判定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故C错误;D、卫星在轨道上1上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而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卫星要做离心运动,故其运动速度将大于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B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D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 AD试题分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圆周运动规律比较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加速度的关系。AB、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 可得,因 则,卫星在2轨道经过 P 点做向心,则有,卫星在3轨道经过 P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可见,则;周期C、由 可得,由图知 所以;错误D、由,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有,则;正确故选AD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由轨道半径关系和圆周运动规律比较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加速度的关系。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2013?甘肃模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 A、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GMmr2=ma=mv2r=m4π2rT2;解得:v=GMr 轨道3半径比轨道1半径大,卫星在轨道1上线速度较大,因此需要在椭圆轨道2的近地点Q和远地点P分别点火加速一次,故A正确;B、根据上式可知,轨道3半径比轨道1半径大,卫星在轨道3上线速度较小,卫星在圆轨道3上正常运行速度要小于在圆轨道1上正常运行的速度,故B错误;C、根据卫星由圆轨道1的速度为7.9km/s,卫星在椭圆轨道2上的近地点Q,要作离心运动,则其的速度一定大于7.9km/s,而在远地点P,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一定小于7.9km/s,故C正确;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a=GMr2,所以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ACD.

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将卫星送入椭圆轨道2,然后再次点 CD试题分析:A、设卫星和地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卫星速率为v,轨道半径为r,则有,得到,可见半径小,速率大;错误B、由 可得,所以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错误.C、两个轨道上的Q点是同一点,万有引力相同,产生的加速度相同;正确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加速后就变成了轨道3,所以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正确故选CD人在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半径有关,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注意在同一点万有引力相同,加速度则相同。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在圆轨道1的Q点经点火使卫星 BC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 A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v2r=mω2r,得v=GMr,ω=GMr3.由此可知,轨道半径越大,速度和角速度都越小,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a,得a=GMr2,所以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加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