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挺进中原白建业

2020-10-05知识7

三国演义魏蜀吴为什么没有一方统一全国? 三国鼎足而天下三分,这是历史造成的不幸。而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或者蜀汉,之所以都没能完成统一大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受制于当时的形势而无法实现!这三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难处。首先说曹魏:曹魏虽然实力强大,但却始终无法集中力量统一天下。这里边的原因也并不复杂—全是因为蜀、吴联合抗曹的缘故!正是由于受制于蜀、吴两头的牵制,才使得比较有作为的曹丕和曹睿,既无法灭蜀也无法灭吴!而到了蜀、吴两国衰落之时,魏国的权柄也已落入了司马家族之手。因此,此时的魏国虽名为曹氏江山,实则已经成为司马氏的天下。其次是蜀汉,蜀汉国小力弱。论兵力不如曹魏雄厚,论人口也不如曹魏众多,论财力更不能与之相比,论地盘甚至还不如东吴辽阔。因此,尽管蜀汉曾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但却因实力有限终究难以成功!最后说东吴,东吴在三国中的地位最尴尬。因为曹魏尚有借“汉禅”而继大统的理由,宣扬自已是继承了汉朝的“正朔”。蜀汉也可凭借刘备“大汉皇叔”的名义,宣扬自身为汉朝的当然继承者!可是,东吴却与这两者都不挨边。因此,孙权的皇帝之位便坐得非常尴尬,纯属于分疆裂土之举。所以东吴对于统一天下没有太大的兴趣,它的联蜀抗魏或伐。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挺进中原白建业

关羽的身世 简介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挺进中原白建业

你在三国志11中打的最漂亮的一场战役是什么? 假想剧本马超复仇战,211年,背景是假想马超在潼关击败曹操,然后一路挺进到了陈留,此时曹操调集大军围…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挺进中原白建业

孙策是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孙策的一辈子很短暂,但是就像天上的烟火,虽然短暂,但是灿烂耀眼。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有勇有谋,知人善用,在几年的功夫就能统一江东,成为奠定基业的关键重要任务。因对自己能力过于自信,在打猎时,被刺客所杀,一代名将从此陨落。身世介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年少成名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孙策之父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军,孙策与家人留在寿春居住。孙策十几岁时就在寿春结交名士,名声渐渐传播开了,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杰出通达。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中平六年(189年),孙坚前去讨伐董卓。周瑜便劝孙策携母亲弟弟移居舒县,孙策应允。在舒县,孙策结交了很多社会上流人物,江、淮一带的名士都来投奔他。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而被荆州牧刘表的部下黄祖所杀。孙策当时十七岁,将父亲孙坚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后,孙策一家。

关羽被杀,如果刘备听了诸葛亮劝,不讨伐孙权,结果会如何? 如果刘备不伐吴会怎样?刘备不伐吴意味张飞,黄忠两员五虎上将当时不会死,七十五万大军基本可以保全。还有,因为伐吴风声已经放出去了,孙权也已经认怂,答应送归夫人孙尚香,缚还糜芳,士仁两员降将,更关键的是:交还荆州,永结盟好。三国演义八十二回: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先主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瑾曰:“…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今吴候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这里不说孙权具体的求和条件,但刘备决定伐吴时,孙权主动求和是有记载的。三国志.刘备传: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上面“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十二字说明,孙权认怂确是事实。因为刘备不答应孙权求和,才有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若果刘备能冷静下来,放弃狭隘地报仇思维,不仅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做到上兵伐谋,其次。

#荆州#三国#三国人物#曹魏#三国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