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能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不着一念什么意思?

2020-10-05知识5

问:请教您“南阎浮2113众生,举心动念5261无不是4102罪,无不是业”,那1653么我们如何做到心止念绝不起心动念呢?还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如何理解呢?是让心无所生随顺缘起自然的流动不造作吗?答:修行有次第,不是一开始就不起心动念,先要从深信因果,培养增强内心的善念做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通达诸法空性而不生虚妄分别之心。问:怎样使团体利益每位修行人,又不易败坏呢?团体不团结,各怀己见,不热情发心付出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样改起呢?答:当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加入团体学修的动机是为了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要追求的是心灵成长,认识到为团体发心和付出是实现自己生命成长最好方式时,团体自然会清净和合。所以,“见和同解”是“六和敬”原则的基础。问:顶礼师父,弟子多淫的习性还是戒不掉,习气来了又时常造恶业,弟子好累啊,想早点结婚可总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做定课做着做着习气就会犯,弟子不知道该怎么办?连做一个简单的人都那么难,弟子该怎么办?答:修学路上遇到困境时,要多亲近三宝,这样我们内心才能保持光明,不失正见;要不离团体,师友的策励拉拔是我们走出困境重要的助缘。问:顶礼法师,在家人80%的时间安住在。

不能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不着一念什么意思?

起心动念,不着一念什么意思? 起心动念,不着2113一念的意思是不起心、不动念。5261“起心4102动念”是指人的思维想法,但“不着一1653念”不让人生起任何念头妄想,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一个念头也不生,这就是一种定力。时间长了,就能“而生其心”,妄心不起,真心现前。这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修行的目的。但是,这个“不着一念”实在太难,凡夫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大乘菩萨才可以。扩展资料起心动恋,不着一恋这句话多出现在各种参悟人生道理的经书中。这句话在佛学中的禅解是:源于种种贪嗔痴迷的妄念,产生无明烦恼、不理智的思维;由此无明的思维,产生了要去做某种行为的意识念想;由此想要产生行动的念想,产生了眼耳鼻舌身和心意(六根)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缘于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产生分别心,有了喜爱或不喜爱的取舍;由于这种分别取舍的思维,产生对喜爱的事物更加执著、对不爱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为。由于这种偏向的心理,对于苦、乐等感受产生种种执著的认定;由于心中已经有了肯定的固定的价值观,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产生了各种自以为是的定义。这些价值取向的定义,便驱动自己进行各种行为活动,以取得这样的。

不能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不着一念什么意思?

如何才能不起心动念 朋友的问题很好,很深入。起心动念由何处发自然在何处灭,念头来了怕不怕呢?怕什么呢?既来之则安之,来了我们制心一处也好,一句佛号也好,摄住,降服住先。久而久之,还来么?没用啊,来了就定住。如此时刻观照内心,念头自然由粗变细,由有化无。回归自性后得自在了嘛!就是这个道理。踏实学习修行,慢慢感悟!阿弥陀佛!

不能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不着一念什么意思?

佛教,怎样能做到不起心动念呢? 睡觉分为很多个过程最开始肯定是要辞节的,通过实践你就知道不是我的智慧,不做的只会晕到你的心里他就可以叫做般若,通过这个念头慢慢的你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念头,九二久之就能够达到内心的清净,所以说我认为持戒情景也是可以达到内心的情景的。这个就看你个人用不用功了?因为据我所知很多人是不守戒律的,如果很多人都愿意遵守纪律,我想大概他们都修成功了,但是现在的社会欲望很沉重,所以说人的烦恼也比较沉重,这种时候我认为还想要念头清净,还是应该念佛。借助佛菩萨的力量来帮助一下自己,慢慢达到妄想减少的地步,所以我认为净土宗是特别好的一个法门,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可以请一本呢,佛说阿弥陀经到自己的家里,每天念一念。

#文化#读书#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