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律疏议谋杀 唐律疏议 和唐律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2020-10-04知识4

唐律疏议 和唐律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唐律疏议》30卷,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释部分。因为文中疏释部分以\"议曰\"二字开头,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律疏议》,或者《唐律疏义》。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不过唐律疏议中包含了疏释部分。《唐律》只包含律文部分。

唐律疏议谋杀 唐律疏议 和唐律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唐律和唐律疏议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唐律和唐律疏议不是一回事。唐律的资料很多,《唐律疏议》之外,还有《唐六典》、《通典》,《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刑法志,《唐会要》,唐人的文集等等。《唐律疏议》是唐律中的成文法部分唐律中《唐律疏议》以外的构成了唐律的不成文法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唐律

唐律疏议谋杀 唐律疏议 和唐律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求书!《唐律疏议笺解》电子版。考试要考唐律……或者是其他的详细解释唐律的也可以啊,一定要有译文 中国2113法制史:唐朝的法制(已经发到你邮箱)基本内容5261一、《唐律疏议4102》—礼法统一的法典1.《唐律》的修订过1653程—从《武德律》到《永徽律疏》(1)《武德律》。唐高祖李渊(公元618~626年)于武德四年命裴寂等以《开皇律》为准,撰定律令,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奏上,是为《武德律》,这是唐代首部法典。《武德律》共12篇500条。(2)《贞观律》。唐太宗即位以后,鉴于《武德律》不能完全符合当时的需要,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基础上,参照隋《开皇律》更加厘改,制定新的法典,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始告完成,称为《贞观律》。《贞观律》仍为12篇500条。注意:《贞观律》的修订长达11年时间,对《武德律》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如增设加役流,缩小连坐处死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以及类推等原则与制度。《贞观律》的修订,基本上确定了唐律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对后来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很深的影响。2.《永徽律疏》的颁行(1)制定:《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

唐律疏议谋杀 唐律疏议 和唐律指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 正确答案:(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的“六杀”制度。所谓“六杀”,就是唐朝以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为根据,对杀人的行为所作的六种划分,包括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

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及当时的社会影响?

《唐律疏议》中十恶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实质 唐律疏议中的十恶一曰谋反 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疏】议曰:案《公羊传》云:“君亲无将,将而必诛。谓将有逆心,而害於君父者,则必诛之。《左传》云:“天反时为灾。

唐律中的六杀里的 戏杀 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相戏误伤而致死啊? 戏杀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指因嬉戏而误杀伤人。《唐律疏议》记载:“戏杀伤人者,谓以力共戏,因而杀伤人。嬉戏者本无害人之心,但因造成伤害后果,故应处刑罚。。

《唐律疏议》的基本情况及十二篇的篇名? 《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并作郑重说明:“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最终,奏上新撰律12卷,是为《永徽律》。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权威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下令召集律学通才和一些重要臣僚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条义疏奏以闻”,继承汉晋以来,特别是晋代张斐、杜预注释律文的已有成果,历时1年,撰《律疏》30卷奏上,与《永徽律》合编在一起,于永徽四年十月(公元653年)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计分12篇,共30卷,称为《永徽律疏》。至元代后,人们以疏文皆以“议律”字始,故又称为《唐律疏议》。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国家机关官员的设置、。

#唐朝#唐律疏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