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园林规则式植物配植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什么?

2020-10-04知识10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园林规则式植物配植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什么?

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原则有哪些 植物配置应注意以下几点:1、植物规划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并与山水、建筑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2、植物规划要以乡土树种为基地设计的基调树种。3、植物配置应注意整体效果,应做到主题突出、层次清楚、具有特色,应避免“宾主不分”、“喧宾夺主”和“主体孤立”等现象,使得设计既统一又有变化,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4、植物配置应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5、植物配置还应对各种植物类型和植物比重作出适合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

园林规则式植物配植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什么?

规则式、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分别有哪些? 3.1、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3.1.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3.1.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3.1.3、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3.1.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3.2、规则式配植 3.2.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叫作行植。3.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3.2.3、三角形。

园林规则式植物配植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什么?

园林植物的规则式配置是怎样的? 选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的配置方式,即为规则式配置。具体形式为:1.对植将乔木或灌木以相互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基线取行景观的均衡关系,这种种植方式称为对植,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对称对植,一般是指中轴线两侧种植的树木在数量、品种、规格上都要求对称一致。常用在房屋和建筑物前,以及公园、广场的入口处。街道上的行道树,是这种栽植方式的延续和发展。选用的树种,要求形态整齐、大小一致。常用的乔木有桧柏、龙柏、油松、银杏、槐、悬铃木、樟、雪松、女贞、龙爪槐、桂花、大王椰子、假槟榔等。常用的灌木有黄杨、木槿、火棘、千层柏、九里香等。非对称对植,只强调一种均衡的协调关系,当采用同一树种时,其规格、树形反而要求不一致;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规格大的要近些,规格小的要远些,且两树穴连线不得与中轴线垂直。这种对植也可以采取株数不同,另一侧为同一树种的两株小树。也可以两侧是相似而不同种的植株或树丛。2.行植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种植,甚至是多行排列,这种方式称为行植或列植。多用在行道树、林带、河边与绿篱的树木栽植。一行的行植,树种一般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什么? 园林植物2113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5261种植物相互之间的4102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1653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 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 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 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植物配置方式 植 物配置方式 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 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孤植 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

求园林植物配置表?要注意哪些方面,谢谢大家为我解答。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1、重视植物多样性。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树木#绿地面积#植物#园林绿化#园林植物配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