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2020-10-04知识5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为云贵高原,结合材料反映贵州和广西石漠化的面积广阔。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总体特征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势陡峭、起伏大、切割深,加之森林植被少、覆盖率低(仅为30.8%),土壤瘠薄,土地利用过度和开发不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1999年TM卫星影像解译,贵州土壤具有明显侵蚀的面积为7318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1%,平均侵蚀模数为1538t/a?km2,每年大约流失表土1.95亿t。仅乌江的年输沙量就达58×106t;北盘江支流的巴朗河土壤侵蚀模数竟高达14900t/a?km2,已超过黄河流域。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最终结果必然导致无土可流的石漠化环境。一、石漠化程度从遥感解译结果分析,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已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照片3-7、8、图3-12)。在全省176167km2的国土面积上,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13187 km2,占到7.49%,标志着石漠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35920km2,占到全省的20.39%,昭示石漠化的面积已经相当大,如再加上具有潜在石漠化的土地,面积可以达到45.20%,意味着石漠化的危险性非常高。若把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定义为轻度+中度+强度石漠化,面积达到20.39%,占碳酸盐岩出露区的33%,接近碳酸盐岩分布的1/3,若把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加在一起,即占土地总面积的45%,占碳酸盐出露区。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怎么写一篇关于一个地方地质地貌考察的论文,要详细步骤,不用内容,就是相当于一个提纲 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专业教学实习环节。此次实习,使地质地貌学的原理,学习并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和技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野外考察实习使对地质地貌学有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的解释,并能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其一):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花江大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

石漠化最为严重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长江和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他强调,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加强。

我国西南部 石漠化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事什么 怎么办 原因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

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中心地区,是中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随着人口剧增,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的加剧,导致石漠化的形成与面积的不断扩大。据调查,贵州省轻度以上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5 920 km。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39。全省分布在岩溶地区的县市有73个,其中有32个县市的土地石漠化面积大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4个县市的土地石漠化面积大于30%,有8个县市的石漠化状况非常严重,土地石漠化面积大于40%。石漠化已成为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其综合治理也成了构建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保证,更是贵州和西南喀斯特山区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紧迫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原因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治2113理化须多管齐下,比如5261搞好封山育林、荒4102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1653、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长江和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他强调,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

#喀斯特#贵州#基岩#地质#土地荒漠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