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裂缝分类

2020-10-03知识4

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裂缝分类

储层类型有哪些? 储层(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和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一般可以是砂岩或者碳酸盐。按岩性分类:①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等。世界上有40%的油气储集在该类储层中。②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等。世界油气50%储量和60%的产量属于该类储层。我国华北震旦、寒武及奥陶系的产油层,四川的震旦、二叠、三叠油气层均属该类储层。③特殊岩性储集层: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外的岩石所形成的储集层,如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等。这些岩石的裂缝、溶洞、破碎带、风化壳都可能形成储层。按储集空间分类:①孔隙性储层:粒间、晶间、生物腔体孔隙等组成,还有石灰岩白云岩化后重结晶形成的均匀分布的孔隙。②裂缝性储层:主要由构造裂缝和层间裂缝组成,由于裂缝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可能极不均匀,故孔隙度、渗透率可能有很大变化。③洞穴性储层:由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组成,其大小形状不一,分布不均匀,用常规方法解释有困难。

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裂缝分类

成岩演化与储层发育关系研究现状 陆相盆地碎屑岩储层由于受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多种孔隙类型,主要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随着埋深增大及成岩作用的增强。储层中原生孔隙渐趋减少,转而以次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在我国陆相湖盆碎屑岩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形成机制有4种:①与有机质热演化有关;②与大气水渗滤作用有关;③与深部地质作用有关;④与构造作用有关(黄思静,2003;赵追,2001)。关于成岩作用与次生孔隙的发育的关系是研究储层的重点,关于次生孔隙的识别标志、分类及其定量计算,对其成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特别是有机质脱羧产生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对次生孔隙的形成已为大家所共识,不仅对海相地层如此,在陆相地层中也已得到广泛证实(应凤祥,2004)。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与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陈永桥等(2004)、李凤娟(2005)、袁静(2005)分别对胜利油田、济阳坳陷和东营凹陷的成岩作用与次生孔隙发育情况进行了一些研究,苗建宇等(2000)、吕正谋(1985)探讨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变化的影响因素,蔡进功等(2002)。

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裂缝分类

#砂岩#碎屑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