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底栖有孔虫的大小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2020-10-03知识5

有孔虫的物种分类 有孔虫种类繁多,包括1000多个属、34000多种,现今种类约6000余种,并且还以每天2个新种的速度飞快地增加,中国海约有1500余种。有孔虫数量丰富,分布广泛,可生活于各种各样的海洋环境,其壳体可反映出非常有用的环境信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可用于许多研究领域,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目根据最近的分类方案,下分6个亚目,19个超科网足虫(Allogromiina)单房室假几丁质壳。切片中呈薄膜状,不分层,很少形成化石,常见于现代淡水和半咸水沉积中。仅一个超科—瓶形虫超科(Lagynacea),晚寒武世到现。串珠虫(Textulariina)胶结壳,不分层,颗粒状或纤维状,有的具迷宫状构造,据房室的多少分为两个超科:(1)砂盘虫超科(Ammodiscacea)单房室或双房室,常为球形、管状、分枝状或平旋、绕旋式壳。口孔简单,无隔壁或具雏形隔壁。寒武纪至现代。(2)曲杖虫超科(Lituolacea)多房室,常为单列、双列、三列式或螺旋式壳。隔壁发育完整。口孔单一或复杂。石炭纪至现代。内卷虫(Endothyrina)钙质微粒状壳,壳壁二层或不分层。某些类别具假旋脊和小隔壁,壳壁内有时夹有少量外来物质,分两个超科:(1)拟砂户虫超科(Parathuramminacea)单房室,壳呈球形。

底栖有孔虫的大小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有孔虫的生活习性 现代的有孔虫绝大多数都是海生的,只有少数生活在泻湖、河口等半咸水的环境里,也有极少数广盐性的可以生活在超过正常盐度的咸水里,还有极个别的可以生活在淡水里,如瓶形虫超科中的个别种属。大多数的有孔虫为底栖生活,少数为浮游生物。底栖的有孔虫通常都可以在海底缓慢移动,只有少数固着生长。影响有孔虫生长、生殖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深度和盐分;适当食物的是否易得;基质的性质以及氧气的供给等。现存的海洋有孔虫种群由6个公认的不同动物区系组成;其中4个出现在较暖的海水中;两个在较冷的海水中。北里洋的研究组认为,软有孔虫在马里亚纳海沟兴旺发达,是因为它们是为数不多的能抵挡巨大压力的生物。地质学家认为这个海沟形成于6百万到9百万年前。在那个时候,生态系统中不那么耐压得物种确实被压死了。海水表层碳酸钙是饱和的。随着水深增大,由于温度降低,CO2含量增加,碳酸钙溶解度增大,至某一临界深度,溶解量与补给量相抵平衡,这一临界深度就是碳酸钙补偿深度。

底栖有孔虫的大小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见表)。在水深 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

底栖有孔虫的大小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金字塔里的“硬币”是怎么回事? 金字塔里的“硬币”是一些化石,来源于一种叫货币虫的古代动物。用来堆金字塔的石灰岩,就是四五千万年前由这类货币虫化石黏结起来组成的。它的形状、大小有点像硬币,所以叫作货币虫,其实形状更像中东盛产的绿扁豆。大有孔虫大有孔虫现今仍有不少。如果你到冲绳旅游,最常见的纪念品莫过于“星砂”。星砂就是当地海边的大有孔虫,抓回来一漂白再装进小玻璃瓶,就成了旅游商品,物美价廉。这种大有孔虫壳上长“角”,像颗小星星,要是剖开了在显微镜底下看,它也有非常复杂的内部结构。大有孔虫在几万种有孔虫里只是很小一部分。大多数有孔虫没有那么大,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叫作小有孔虫,它们有的在海水上层浮游,有的在海底过底栖生活。不管是大有孔虫还是小有孔虫,不管是浮游还是底栖有孔虫,都可以成为化石保存在海底的地层里。有孔虫在地质时期进化很快,不同地质时期有不同属种的有孔虫。勘探石油的时候,关键要知道井下地层的年龄,而海相地层里多的是有孔虫,可以指示年龄。100多年前,美国人通过研究有孔虫化石在石油勘探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于是有孔虫一下子走红,出现了专门研究有孔虫的实验室、出版物、基金会。有孔虫从而成了勘探石油应用最广的化石门类之一。

#有孔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