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离的前提是什么 GC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分析样品在汽化室汽化后被惰性气体(即载气,也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柱内含有液体或固体固定相,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沸点、极性或吸附性能不同,每种组分都倾向于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形成分配或吸附平衡.但由于载气是流动的,这种平衡实际上很难建立起来.也正是由于载气的流动,使样品组分在运动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解吸附,结果是在载气中浓度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而在固定相中分配浓度大的组分后流出.当组分流出色谱柱后,立即进入检测器.检测器能够将样品组分的与否转变为电信号,而电信号的大小与被测组分的量或浓度成正比.当将这些信号放大并记录下来时,就是气相色谱图了.说的形象点,就像许多人在一条跑道,总有跑的快慢之分,快的就先出来,慢的就后到.
两个接触物体突然分离时加速度为什么相同 因为加速度不能突变,而且假设加速度不等,会推出不能分离的结论,所以加速度相等,当作结论记就好合外力在变化,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也在变化。F1=9N,然后越来越小,F2=3N,。
气象色谱中保留因子、容量因子、分配系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保留因子:为被分析物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与其在流动相中滞留时间的比值。容量因子(分配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当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质量之比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当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
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 AADBA
在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在16min洗脱出来,组分B在25min洗脱出来,若死时间为3min,试计算:(1)B对A的相对保留值;(2)组分A、B在柱内的容量因子 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C流出需2.0min,则色谱柱的死时间为2.0min.B组分相对于A的相对保留时间为(25-2)/(15-2)=1.77.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化合物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量之比.K=(tR-t0)/t0=tR’/t0(或溶质在固定相中的量/溶质在流动相中的量).{K=Cs/Cm=K’Vm/Vs k=(tR-t0)/t0=K*Vs/Vm Vs: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Vm: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由于你没有提供固定相和流动相体积的数据,这个我无从计算.还有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呢?或者tA=15.0 min,tB=25.0 min,t0=tC=2.0 mintA?=tA-t0=13.0 min,tB?=tB-t0=23.0 min1)B组分相对于A的相对保留时间为γB,A=tB?/tA?=23.0/13.0=1.772)组分A在柱中的容量因子 k=tA?/t0=13.0/2.0=6.53)组分B流出柱子需25.0min,那么,B分子通过固定相的平均时间为25.0-2.0=23.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