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江东的第三个军师叫什么?(鲁肃之后) 江东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船去江东凭鲁肃,如何对下联? 上联:船去江东凭鲁肃,下联:扬帆顺风靠张飞。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何败给了鲁肃的《江东对? 说到诸葛亮,自然是深谋远虑,心怀天下,然而就算诸葛亮如此机智,在未出草庐之前,便为刘备想好了《隆中对》,让天下承三分之势,然而蜀汉却成了首个在三国鼎立之后出局的国家。(图片源自网络)江东的鲁肃,当年也有为孙权规划有《江东对》虽然名气没有《隆中对》大,但是同样有着很强的战略构想,然而,为何最终诸葛亮的《隆中对》效果没有《江东对》那么好呢?我们将两方的战略精髓做个对比就知道了:(图片源自网络)《隆中对》的核心有四点,分别是:不要和曹操正面争锋;孙权已有三世根基,不要与其争锋;荆州和益州是个好地方,可以抢走;占得荆、益二州后,可兵分两路,进攻北方。《江中对》的核心有两点,分别是:江东是个好地方,一定要守住;北方事多,江东适合创业和守业。(图片源自网络)看出来了吗?相比较《隆中对》,《江东对》更为务实,可操作性更强,东吴自赤壁之战之后,便再也没有特别大的战争,江东坐拥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诸葛亮的那一套有些过于激进,风险性太强,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挽回。(图片源自网络)而且《隆中对》和《江东对》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荆州的态度,诸葛亮把荆州看的过重,反而守不住,而鲁肃却主张稳住江东,再图。
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建安五年,18岁的孙权刚刚继位,见到鲁肃,询问方略大计。鲁肃道:“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鲁肃被写得很窝囊,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真实的鲁肃聪明才智,胆色过人,是东吴第一谋士,也是第二任大都督。三国演义写他很窝囊,其实是显得诸葛亮聪明绝顶,谋略过人,贬低鲁肃,抬高蜀国谋士诸葛亮,以来神化孔明。孙策说过,内事不解问张昭,外事不决问鲁肃,如果鲁肃不聪明,如何任大都督?
鲁肃没打过仗,凭什么位列东吴四大都督? 题主好,我是波云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四大都督”的称谓不准确东吴在长江防线上先后设置了二十几个军镇,设督统帅。濡须、西陵、武昌、建业等军事重镇各扼江防线的险要之地,作为枢纽,在整个长江防线上下策应。陆机的《辩亡论》中提到:“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从此流传着“四大都督”的说法。但是,“大都督”和“都督”并不同,但凡是授予大都督的人,都会假节钺,普通都督可没有这个权力。《三国志》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明确官称为“大都督”的只有陆逊,即陆机祖父。其实,陆机的父亲陆抗,官至大司马、荆州牧,同样入祀武庙,乃是东吴最后的名将,他也有资格进入此名单,只不过陆机行文只笼统地说“陆公”,大家就以为仅指其祖父陆逊了。二、鲁肃比肩周瑜、陆公、鲁肃、吕蒙的资格当曹操南下,孙权问计时,东吴诸将都劝孙权归顺曹操,此时若没有鲁肃进言,又召来周瑜,帮着孙权这个统帅下定决心“联刘抗曹”,哪里还有赤壁之战以及孙权的帝业?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
如何评价鲁肃? 讲鲁肃在三件事里的作用吧:1、赤壁之战前夕。2、刘备借荆州全程。3、孙刘湘水之盟。话说公元208年,刘备…
《鲁肃传》文言文翻译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