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致良知分享会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2020-10-03知识17

四圣人中王阳明为何较少被人提及? 儒家的四个著名的大牌学者,据说被称为“四圣人”。“四圣人”就是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其实,这个“四圣人”的说法是到了近代清末才有,之前还有董仲舒,也被列为儒家的一个圣人。儒家相当于一个特殊的宗教,信仰的是昊天上帝,圣人就是加百列一样的天使,儒生就是儒教的牧师或者神父。我就说说这所谓的“四圣人”吧。“四圣人”之中,孔子主要是讲道德和社会秩序,孟子主要是讲仁政,朱熹比较唯心主义,发展了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过分的强调道德建设,以至于士大夫拼命的伪装自己,至于政务能力被不屑一顾,形成了一个道德原教旨主义。王阳明也是唯心主义,虽然有好的一面,比如提出“知行合一”,但更多的是神棍气息,天天格竹子,妄图格出什么天理出来。王阳明接近于禅宗,迷信所谓的“顿悟”,认为天理是顿悟出来的,最后一事无成,什么也没有悟出来。历史上,王阳明的弟子格竹子格成精神病的比比皆是,虽然也有一些人是王阳明的铁杆粉丝对王阳明极端吹捧,最后王阳明的学说还是成为阳春白雪,不被当局重视。对当局来说,你最好不要胡思乱想,有《四书五经》给你消遣,打发漫长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别没事闲的蛋疼跑来跑去玩什么顿悟。万一顿悟出个不。

致良知分享会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有趣的论题。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起码目前人类的认知是这样认为。人类又是有限的存在,思维,任何一种也是有限的,全部加起来也还是有限,因此,任何思维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这是我们的有限性以及突破有限性的各种努力的见证。这个过程始终有得有失,大概要到智能科技发达到可以植入人身上,改变了人思考与行为的属性,问题才会出现质的不同吧。中国人思维有什么问题?分析下去,中国人思维中有的,不论优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只有中国人独有的其实很少。特点在于组合,以及组合的逻辑和传播模式,所谓中国人的思维,从这方面看,我以为才是实在的,有效的。下面略陈几点我以为是重要的组合表现:第一,理性思维训练不够,普遍薄弱。理性讲究的是概念的准确,组织证据深细得当,推理严谨,论证充分。理性最强调逻辑性,而这方面从知识界到民间,从圣人大德到山野莽夫,从最高“圣典”到普通人的日常文字,都存在大量逻辑上的问题。例如,《论语》中的“天”到底是指纯自然之天,还是指具神意神能之天,这个真说不清楚,后人各有解读,要者皆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这就是逻辑上概念不清的毛病了。这种含糊也影响到我们现代中国人,“人在做,天在看”这话听起来怎么也不象。

致良知分享会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王明阳的思想和著作内容是什么? 传习录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致良知分享会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问题?

自己很想看书,却始终看不进去怎么办? 谢谢邀请!每次看书都看不进去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认为,看书跟读书一样,都要专心专意,其实也好办!王阳明心学大师有句心学立言,“求理于吾心”,只要深刻领会这句立言,武装自己头脑,就可达到看书看得进去的效果。人受理性和心理支配,因而看书或读书也要心灵得到统一,才不会受心里因素引响。“吾心”就是自身本体心,每次看书看不进去,就是自身心对看书产生“心不在焉”在作怪。为此,对于解决心术方面问题,论述几个要点:01看书要静心人在看书时总是“心不在焉”,不能集中精力,可能在考虑其它私事。所以首先要静坐,平息私心杂念,心态就会稍微平和,再续继静坐就会达到平静下来,以至于身如槁,心如死灰,几乎外界东西在心里没有什作用,这样的状态下看书是绝对能看得进去。特别是刚刚要看书的人,更要做到这一点。虽然难做到,但一定要深省反思这一点,这就是有“诚意”想看书,达到“无思无虑”的看书境界。02看书要知目的心,看书就是求知的过程,要知什么,看书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是修身,是体闲,还是快乐等。不管什么目的都要认明白,也就是必须在自身心体上认明白。认明白了就会有兴趣看书,而且越看越有味道,甚至入迷。好像我们现代人喜欢看手机一手感。

到底什么是阳明心学?

历史上在儒家,孔子和孟子地位分别排第一第二,能排第三的是谁? 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荀子》。荀子吸收百家之长,在治国理政、民本思想、孝道德道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孔孟的儒家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把儒家思想更加具体化、现实化、生活化。荀子最著名的学生李斯和韩非子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法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即使有疑惑也会积极去寻找答案);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他会用宽容之心来对待和理解给他带来忧愁的人和事);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的去迎接挑战)。

#读书#心学#传习录#国学#大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