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一种“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到隋唐开始科举制度,以读书的方式选拔人才,因此教育的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科技可以改变教育吗?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线上远程教育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否真的有效,而这种教学模式又是否称得上是“科技改变教育”呢?
线上教育只是改变的教学的形式,并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
当前的教育模式依然是老师对班级内学生的教育,作为任课老师,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有备课、讲课、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学习效果的检测等。而在线上开展的远程教育,只是一改平常的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
而糟糕的是,在线上开展远程教育不仅没有像预期一样提升了学习效率,反而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部分孩子在接受线上教育时由于缺乏监管,往往容易走神甚至直接挂机听课,自己开始做别的事情。由于人是社会动物,在校期间以班级形式学习,除老师的监督和注意之外,在班级内所有同学的学习行为其实都在相互影响,而在家里接受远程教育则由于自律性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差,如果由家长在学习期间履行监督职责,则毫无疑问加大了教育成本,从学习效率角度分析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线上教育反而增大了教育成本,需要自行准备接收装置。
在疫情期间,我在小区岗亭做志愿服务,在确认中小学采用电视播放的形式开展线上教育时,小区内有很多家长出去置购电视,有的是因为当初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特意没有买电视,有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眼睛去换购更好的电视。即使是大学生,在家开始网课,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往往开启流量接收课程,一个月下来的流量花费就超过半百。总之,如此仅改变教学形式而不改变教学本质的线上教育,除了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需求以外并没有取得任何教育效果,反而大大增加了教学成本投入。而那些所谓在山村边远地区采用网络直播一线城市名师课程的授课更是如此,不仅投入了高额的教学成本,反而还没有提高教学效率,何苦来哉?
真正的科技改变教育应该是改变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当前的教育仍然是以老师为授课的中心,学校班级为授课的地点。科技改变教育应从这里改变。以人工智能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则承担立德树人任务。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导向,在当前以云端大计算科技已经可以实现用户识别,并根据用户喜好推送相关感兴趣的内容。相同,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出学生学习的动作模式,为学生匹配最优名师的相关教学课程。同理,当前人脸识别技术也取得广泛应用,只需要再加上表情捕捉,就能够分析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将学生注意力重新引回教学本身。其他诸如智慧校园的签到签退、作业布置批改、学习成果分析等,都可以交由人工智能自行完成,教师只需要定期检查学习进度即可。
这一技术完全改变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将教师从机械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相应的,未来教师需要更注重师德的培养,因为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下,教师承担起了更重要的教学任务,即学生社会品德的培养。
以虚拟现实为接受教育的载体,学校则变为动手实践平台。
科技改变教育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堂,采取VR/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让学生直接置身处地的沉浸在教学环境当中,从当前抽象的课堂授课中变成呈现在眼前具象的实物表现,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客观认知,一方面则固化了学习效果,使得所学内容记忆更久远。
而课堂则需摇身一变变成实验平台,对于所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要加以亲手实践进行验证,在现实生活中验证理论所学的真实性和掌握相关实验操作的步骤。
总而言之,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也必然可以改变教育。只是科技带来的改变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改变,而是应该深入本质的进行改变。今天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相比二十年前已是截然不同的变化,今之视昔,亦如后之视今,相信二十年后的教育模式相比于今日,又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而这一切的驱动力,必将是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