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矿坑废水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采矿

2020-10-02知识1

矿山废水的来源危害 矿井水主要由伴随矿井开采而产生的地表渗透水、岩石孔隙水、矿坑水、地下含水层的疏放水、以及井下生产防尘、灌浆、充填污水,选矿厂和洗煤厂污水是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通常,矿井水pH值在7~8之间,属弱碱性。但是含硫的矿井水,其SO42-较多,大都是酸性水。在含硫矿井,由于矿石或围岩及含硫煤中含有硫化矿物。这些矿物经氧化、分解并溶解在矿井水中,形成酸性水。尤其在开采巷道中,在大量渗入地下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下,为硫化矿物的氧化、分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地下开采尤其是水力采煤、水沙充填采矿法排放的污水是不可忽视的。据统计,若不考虑回水利用,每产1t矿石,废水排放量为1m3左右;生产1t原煤约从井下排出废水0.5~10m3不等,最高可达60m3。而且有些矿山关闭后,还会有大量的废水继续污染矿区环境。并且矿山废水引起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矿区本身。矿井水污染可分为矿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和细菌污染。在某些矿山中还存在放射性物质污染和热污染。矿物污染有砂、泥颗粒、矿物杂质、粉尘、溶解盐、酸和碱等;有机物污染有煤炭颗粒、油脂、生物生命代谢产物、木材及其它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物。以及受开采、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粉矿、煤粉、岩粉及伴生矿物的污染,水体呈灰黑。

矿坑废水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采矿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采矿 (一)鼓励采用的采矿技术 1.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推广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2.对于水力开采的矿山,宜推广水重复利用率高的开采技术。。

矿坑废水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采矿

废旧矿山改造的历史与前景是怎样的? 直达:http://www. iba-see2010.de/ 人类改造废旧矿山大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还是以国内的为例(国外不了解=0=~),50年代末,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开始考虑废弃地土地生态。

矿坑废水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采矿

矿山环境污染现状 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过程中,很多矿山没有建尾矿库和沉淀池,洗选厂建造也很不规范,大量矿坑水、洗选厂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湖泊,尾矿库渗漏、翻坝严重,废石土、尾矿及冶炼废渣直接倒入水库、沟谷、落水洞,污染问题相当突出。据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重庆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有关资料,各省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程度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一)贵州省矿山环境污染贵州省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矿山产生的废水量和废渣量在西南各省中数量最多。矿山废水年产出量731268.00×104m3,年排放量637842.00×104m3;矿山废渣年产出量25107.00×104t,年排放量21869.00×104t,累计堆放量86958.00×104t(表3-2)。废渣综合利用率19.49%,废水综合利用率5.01%。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矿山有460座。通过对20座矿山23件水样的21项组分分析,仅4座矿山的4件水样基本达标,16座矿山的19件水样都存在超标组分。这表明大多数矿山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贵州矿山环境污染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有毒组分已进入食物链,造成人畜汞中毒、铊中毒、砷中毒,加上氟污染、放射性异常及其辐射等问题,已形成严重的地方病。表3-2 贵州省矿山废渣、废水统计该省矿业开发造成。

废水、废液治理 黑龙江省矿山废水、废液年产出量为85194.87万立方米,主要以能源矿产矿坑废水为主,其中矿坑废水为84737.96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99.46%;选矿废水(液)为110.4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0.13%;洗煤水为343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0.4%;堆侵废水3.5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0.004%。从废水产出的矿类上看,主要以能源矿产为主,年产出量为84866.67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99.61%,贵金属生产排放为224.17万立方米,占排出总量的0.26%。2002年全省矿山废水、废液年综合利用量为2938.67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44%。其中:矿坑排水的综合利用量为2442.6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2.88%,占综合利用总量的83.11%;选矿废水综合利量为46.53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42.14%,占总利用量的1.58%;洗煤水的综合利用率达100%。从矿类上看,能源矿产综合利用量为2868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37%,占总利用量的97.59%;贵金属利用量为 68.3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为30.46%,占综合利用总量的2.32%。从地域分布上看,矿山废水、废液主要分布在“四大煤城”,其废水、废液的排放量占全省排放量的99.43%,且主要为矿坑水。具体情况如表4-32所示。“四大煤城”矿山废水、废液的综合利用量为。

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矿泥可以再利用吗 废水处理系统的矿泥分情况利用知。常见的处理办法有:填埋利用。污泥既可单独填埋也可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一起填埋。这种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不需要高度脱水。填埋场一般为废弃的矿坑或天然的低洼地。填埋的隐形危害: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象渗出液和气体的形成。渗出液是一种被严重污染的液体,如果填埋场选址或运行不当,这种液体就会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环境。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引起爆炸和起火。焚烧利用。污道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木质素,脱水后的干污泥发热量约为 836 kJ/kg,可用来焚烧。污泥焚烧后的残渣无菌、无臭,体积减少 60%,含水率为零,使运输和最后处置大版为简权化。焚烧后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充分利用,具有应用前景。焚烧方法的优缺点:污泥在焚烧前必须脱水。从目前技术水平看,机械脱水成本比较高,自然脱水虽然成本低,但时间长、占地大,而且在晾晒期间污泥散发的腐臭气会污染空气。污泥在焚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口恶英等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污泥中的重金属也会随烟尘的扩散而污染空气。此外,焚烧法的处理成本十分昂贵。

 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与趋势 矿山环境污染包括矿山废水污染、矿山固体废物污染、矿山大气污染和矿山噪声。一、矿山废水污染矿山废水主要来源于矿坑水、废石场淋滤水和尾矿池废水。矿山废水排放量大,持续性强,污染范围大,影响地区广,而且成分复杂,浓度极不稳定。其后果是危及人体健康和其它动植物的生存,危害工农业生产。曾键年在他1998年主编的《矿山安全与矿山环境保护》一书中总结了矿山废水控制与处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控制废水要遵循改革工艺,抓源治本;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化害为利,回收利用的原则。矿山废水的处理一般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经多级处理后再加以循环利用。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巨大,因此,煤矿的废水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煤炭系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水文地质部门也对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控制、保护和污染处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1997年在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进行了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水环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矿坑废水洁净技术时,试验了混凝净化工艺和沙地净化工艺。试验证明,由于大柳塔井田的矿坑。

采矿对环境的危害 采矿生产对环境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626163的危害:水土流失、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一、水污染主要由于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这种污染的矿山水通称为矿山污水。矿山污水危及矿区周围河道、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当有毒元素、重金属侵入食物链时,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威胁。二、大气污染露天采矿及地下开采工作面的钻孔、爆破以及矿石、废石的装载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石场废石(特别是煤矸石)的氧化和自然释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废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物质和粉尘,以及尾矿风化物等,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会产生尘暴等,这些都会造成区域环境的空气污染。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场,因采矿对地面景观的破坏时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四、土地破坏及复田、土壤的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或被占用。据统计,美国约有1.5万个露天矿,每年破坏土地3万公顷以上的土地;而在联邦德国,。

煤矸石、矿坑废水的成因分析 煤矸石、矿坑废水的化学组分是研究其迁移、聚集过程,形成污染的基本出发点。(1)煤矸石的成分及酸化成因野外调查和采样结果表明,三号井的煤矸石堆主要由炭质泥岩、炭质页岩、杂砂岩和少量石灰岩的碎块组成。在自然堆放情况下,大小混杂,无分选,其中块径大于10cm 的煤矸石约占29%、块径5~10cm 约占22%、块径3~5cm 约占14%、块径1~3cm 约占22%、块径0.5~1cm 约占8%,其余为块径小于0.5cm 的碎屑。炭质泥岩和炭质页岩占据的比例较高。这类岩块不仅炭质含量高,还有大量肉眼可识别的黄铁矿晶体聚集体和散晶,有些外表呈现硫化物的黄色或磁铁矿的锈痕。除此之外,X 衍射物相分析表明,煤矸石中还含有比例不等的绿泥石、伊利石、石英和黏土类矿物(表4.2)。利用ICP-AEs仪器测定,煤矸石碎屑混合样所含的化学成分中,铁、硫的含量十分高,其中铁的含量达148.76g/kg,有效态达4.57g/kg;硫的含量达117.82g/kg,有效态达1.45g/kg,其他化学成分远小于铁和硫,详细情况见表4.3。由此推算,现堆放的煤矸石山约有4.75×104t铁、1.45×104t硫和相当数量的重金属元素。在酸性水环境中可溶解脱出,随渗出液迁移到下游地区,从而形成矿区一个长期的污染源。表4.2 大峪沟三号。

#水污染#煤矸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