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第二问中乙同学的方案改进时加入稀硫酸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改进的方法是:将所得的铜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静止、过滤、洗涤、烘干.改:1、将所得的铜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静置.2、取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2-3滴,若有气泡产生,表示硫酸已经过量,氧化铜已经除尽,过滤、洗涤、烘干即得纯铜.3、若无气泡,再加入稀硫酸,不断搅拌,静置后重复2.
关于几道高中一年级化学题 1、甲:CuO+H2SO4=CuSO4+H2O Zn+CuSO4=ZnSO4+Cu乙:Zn+H2SO4=ZnSO4+H2 H2+CuO=Cu+H2O(1)在化学式来看,制得一摩的铜需耗一摩硫酸,两组化学式计量相当,在所有环节反应物完全反应且不过量时,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所耗得算是一样的(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纯铜(保证纯度),则氧化铜用相同量且研细易于反应,在反应物完全反应的情况下,甲的氧化铜完全溶于稀硫酸再加入过量的锌(研碎),再加入过量的酸使得剩余的锌粉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即可得纯铜;乙用过量的锌粉加硫酸,产生摩尔量应大于氧化铜的氢气,将之与研细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可制得想当纯的铜,但可能会比甲制得的要纯度低2、(1)例如,氯化银沉淀的产生,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离子溶液使产生氯化银沉淀,确定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再加入过量的氯离子溶液,即可保证沉淀完全(2)大概是溶液沿着玻璃棒从滤纸较厚的位置过滤,速度要慢以防滤纸破损,多次用去离子水洗涤,去离子水不能超过滤纸高度3、(1)23145(2)滴加氯化钡溶液;用适量氯化钡使之沉淀(3)碳酸钙、碳酸镁都是沉淀,加碳酸根离子是为了除去这些离子(4)有沉淀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这步骤是为了除去这些(5)溶解时搅拌;过滤时引导;蒸发时。
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试验方案: (1)甲的实验方案相关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Zn+CuSO4=ZnSO4+Cu 乙的实验方案相关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H2+CuO=Cu+H2O 由此可见为获得1mol纯Cu,两种方案都。
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甲:①把CuO 甲的实验方案相关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Zn+CuSO4=ZnSO4+Cu,乙的实验方案相关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H2+CuO=Cu+H2O,从反应来看,两种方案所用H2SO4和Zn的量相同,但由于乙的实验方案中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步,要先通氢气,反应结束后还要通一会氢气,故甲方案所用锌的量比乙方案少.故答案为:小于,乙方案中氢气除了作还原剂外,还需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2)a中为反应所需的原料:稀硫酸,b是液体干燥剂:浓硫酸,打开止水夹①②③,由④通入少量气体增大容器内的压强,使稀硫酸流入到盛锌的锥形瓶内,再立即关闭.倒置的漏斗以防止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故答案为:稀硫酸;浓硫酸;打开止水夹①②③,由④通入少量气体使稀硫酸流入到盛锌的锥形瓶内,再立即关闭;防止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发生爆炸;(3)甲中加入适量Zn,锌必然过量,制得的铜中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乙中氧化铜不一定能被氢气完全还原(被还原的铜也有可能再次被氧化),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故答案为:甲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4)甲方案中锌过量,可用稀硫酸除去;乙方案中氧化铜过量,。
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并验证铜的有关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Zn CuO(2)在乙制得的铜中加过量稀硫酸,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并洗涤烘干(3)3Cu+8H+2NO3-=3Cu2+2NO↑+4H2O;开始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气体变为红棕色,铜慢慢.
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①CuO溶 (1)不相同。因为乙方案中氢气除作还原剂外,还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所以乙方案中耗用的氢气多,因此耗用的锌和稀硫酸就多。(2)同意丙同学的看法。因为甲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改正方法是:“加锌充分反应后再加过量稀硫酸,不断搅拌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静置、过滤并洗涤、烘干”。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改正方法是:“将所得铜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静置、过滤并洗涤、烘干。
某同学拟用粗氧化铜(含少量FeO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铜,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2H+Cu2+H2O,故答案为:CuO+2H+Cu2+H2O;(2)操作②是加入氧化剂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氧化剂选择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步骤③是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到大于3.2,小于4.7,使铁离子完全沉淀,故答案为:将Fe2+氧化成Fe3+;Fe(OH)3;(3)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使铁离子全部沉淀,铜离子不沉淀,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pH应为:3.2~4.7;溶液C通过调节pH可以使Fe3+沉淀完全,应加入CuO或Cu(OH)2,而加入氢氧化钠引入Na+,加入氨水引入新的杂质NH4+,故答案为:3.2至4.7;bc;(4)从溶液中获得晶体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一系列步骤;步骤⑤要得到无水氯化铜,需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CuCl2?2H2O,是为了抑制铜离子的水解得到氯化铜晶体同时带走产生的水蒸气,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干燥的HCl气流既可抑制Cu2+的水解,还能带走CuCl2?2H2O受热产生的水汽.
一道化学题 1,不一样。第一,H2生成后不能即时使用,需要验纯,要消耗一部分,在与氧化铜反应前,应先通H2,后加热;反应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H2,这都要消耗H2的量,也就是消耗了硫酸的量。所以乙用的硫酸要比甲多。2,同意。对于甲的方案,应该保证氧化铜充分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这一点应该将氧化铜制成粉末。还有就是锌与硫酸铜反应时,铜会附着在锌棒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解决办法是用细铁丝将生成的铜从锌棒上刮下。对于乙的方案,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外还应尽量减少硫酸和锌的用量。在H2还原氧化铜时,注意先后顺序。氧化铜尽量铺散开。
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