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验应力公式使用前提是什么

2020-10-02知识6

求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基于剪力流的剪力计算公式V—计算平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S—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或以下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静矩);I—截面惯性矩;t—腹板厚度。剪应力是应力的一种,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剪力,且力的方向与受力面的法线方向正交。只需用过一点的任意一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上的应力就可代表点的应力状态,而其它截面上的应力都可用这组应力及其与需考察的截面的方位关系来表示。扩展资料关于剪应力:当脚掌跨到膝盖之前落地,就会形成剪应力,而剪应力是造成膝关节受伤的主因。当脚掌落在臀部的正下方,就像一根筷子直立在桌面上,垂直向下的冲击力与腿部的力学结构平行,因此不会有剪应力产生。但当脚跨出去的幅度加大,落地点跑到臀部(质心)前方,向前跨的越远,剪应力就越大,伤害发生的机率也就越高。参考资料来源:-应力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验应力公式使用前提是什么

低碳钢拉伸试验中应力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低碳钢从受拉至拉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弹性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随应力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165成正比增加。如卸去荷载,试件将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与A点相对应的应力为弹性极限。在这一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为一常量,称为弹性模量,用E表示。弹性模量反映钢材的刚度,是钢材在受力条件下计算结构变形的重要指标。常用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2.0×105~2.1×105MPa,弹性极限E=180~200MPa。2 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不成比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加的速度大于应力增长速度,钢材抵抗外力的能力发生“屈服”了。该阶段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表现为指针不动(即使加大送油)或来回窄幅摇动。钢材受力达屈服点后,变形即迅速发展,尽管尚未破坏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设计中一般以屈服点作为强度取值依据。3 强化阶段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变形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应力的提高而增强。常用低碳钢的为385~520MPa。抗拉强度不能直接利用,但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即屈强比),能反映钢材的安全可靠程度和利用率。屈强比越小,表明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高,结构越安全。但屈强比过小,则钢材有效利用率太。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验应力公式使用前提是什么

应用拉压正应力公式σ=F/A的条件是什么?是应力小于比例极限,还是应力小于弹性极限?简单说下理由?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试验应力公式使用前提是什么

纯弯曲正应力试验应力分布图是怎么样的?谢谢求大神帮助 它由固定立柱1、加载手轮2、加载螺杆3、旋转臂4、荷载传感器10、压头9、分力梁7、弯曲梁6、简支支座5、底板8、数字测力仪11、应变仪12等部分组合。弯曲梁为矩形截面钢梁,其弹性模量E=2.1×105MPa,几何尺寸见图3-11。CD段为纯弯曲段,梁上各点为单向应力状态,在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只要测出各点的轴向应变ε实,即可按σ实=Eε实计算正应力。为此在梁的CD段某一截面的前后两侧面上,在不同高度沿平行于中性层各贴有五枚电阻应变片。其中编号3和3′片位于中性层上,编号2和2′片与编号4和4′片分别位于梁的上半部分的中间和梁的下半部分的中间,编号1和1′片位于梁的顶面的中线上,编号5和5′片位于梁的底面的中线上(见图3—11),并把各对称片进行串接。温度补偿片贴在一块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实验时放在被测试件的附近。上面粘贴有各种应变片和应变花,实验时根据工作片的情况自行组合。为了便于检验测量结果的线性度,实验时采用等量逐级缓慢加载方法,即每次增加等量的荷载Δ P,测出每级荷载下各点的应变增量Δε,然后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 实,依次求出各点应力增量Δσ实=E实 实。实验可采用半桥接法、公共外补偿。即工作片与不受力的温度补偿片。

应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主应力如果作用在某一截面上的全应力和这一截面垂直,即该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切应力为零,则这一截面称为主平面,其法线方向称为应力主方向或应力主轴,其上的应力称为主应力。如果三个坐标轴方向都是主方向,则称这一坐标系为主坐标系。在塑性力学中,常将应力张量分解为:式中,称为平均正应力。等号右端第一项称为球形应力张量;第二项可记为:称为应力偏量张量。扩展资料应力分类: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应力会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长,对于某一种材料,应力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坏。对某种材料来说,应力可能达到的这个限度称为该种材料的极限应力。极限应力值要通过材料的力学试验来测定。将测定的极限应力作适当降低,规定出材料能安全工作的应力最大值,这就是许用应力。材料要想安全使用,在使用时其内的应力应低于它的极限应力,否则材料就会在使用时发生破坏。参考资料来源:-应力

#主应力#应力集中#截面有效高度#普通混凝土#荷载组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