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文观止》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a.輮使之然也 弯曲

2020-10-02知识2

劝学 重点字词整理

高一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示例: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⑩径匈奴,匈奴得之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示例: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一”多音字组词 汉字“一”不是多音5261字,只有一个音[yī],组词为:4102一篇、一同、一共、一半1653、专一、一定、一样、一边、一向、一点、一条、一起、万一一拼音:yī,注音:一,部首:一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1画释义: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3、全;满:一生。一地水。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一行[yī háng]一种行业。2、一旁[yī páng]方位词。旁边。3、一览[yī lǎn]看一眼。4、一总[yī zǒng]合并(计算)。5、一径[yī jìng]径直。

劝学全文及全文翻译 下面这是全文,高中课文里面的貌似是到“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

通假字是什么,举例说明。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现在一般使用的字,故认其为通假。举例:苏东坡的《石钟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怎么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1、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扩展资料:1、《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 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2、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

《古文观止》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A-D案:同“2113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5261案图,指从4102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1653“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忠义暴于朝廷”杓:同“勺”;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明月兮佩宝璐。“闻妻言,如被冰雪。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弊:通“敝”;困顿,失败。名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

古文中的“青”是什么颜色 汉语色彩词“2113青”,在表义上呈5261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状态,“青”大概可以表示4102三种颜色:1653两岸青山相对出。绿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朝如青丝暮成雪。黑色。如果从光谱分析来说,颜色本身是一定的,但其所指错杂不一,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染色工艺的发展,二是对自然界颜色的心理认知并不单一,这些认知各行其是的发展下去,同一个字就有不同的含义了。从认知次序来说,绿色应该是青最初的意义。扩展资料《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参考资料来源:-青出于蓝,。

文言文 劝学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

#君子#文化#读书#于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