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分类

2020-10-01知识11

B.限制性内切酶 A、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的DNA片段上,不是基因工程中的“分子缝合针”,A错误;B、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DNA分子,B错误;C、质粒等运载体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但不是基因工程中的“分子缝合针”,C错误;D、DNA连接酶能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是基因工程中的“分子缝合针”,D正确.故选:D.

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分类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割位点和识别位点的区别 1、位置:一条单链DNA上可能有多个识别位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63639点,但一个识别位点只有一个酶切位点。2、对称性: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大多数为回文对称结构,切割位点在 DNA 两条链一定是相对称的位置。3、识别碱基个数:限制酶识别位点的长度一般为 4-8 个碱基,切割位点只是识别两个碱基扩展资料: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三种类型:(1)第一型限制酶: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作用;另有识别DNA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距离识别位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例如:EcoB、EcoK。(2)第二型限制酶:只具有识别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酶进行。所识别的位置多为短的回文序列;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识别的序列。是遗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例如:EcoRI、HindⅢ。(3)第三型限制酶: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作用。可识别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位与识别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例如:HinfⅢ。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生理意义:(1)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2)甲基化是常见的修饰作用,可使腺嘌呤A和胞嘧啶C甲基化而受到保护。通过甲基化。

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分类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分类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简称限制性酶)是一类识别双链DNA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水解酶,以内切方式水解DNA,产生5’-P和3’-OH末端。1952年Luria等及1953年Bertani等研究噬菌体时发现了宿主控制性现象。Arber及其同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证明,噬菌体在新品系中的损害伴随有其DNA的降解,但宿主自己的DNA并不降解,据此他们提出了限制-修饰酶假说。对于一个宿主细胞,限制性酶及 DNA甲基化酶是其细胞中的一对酶,它们对DNA底物有相同的识别顺序,但有相反的生物功能,限制性酶的功能是在DNA分子内部拆卸水解,甲基化酶是修饰,DNA分子经修饰后,就可逃避限制性酶的识别,而甲基化酶只修饰宿主自身的DNA,从而避免了限制性酶对自身DNA的破坏。限制性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限制酶为复合功能酶,具有限制-修饰两种功能,但在 DNA链上没有固定的切割位点,一般在离切割位点1kb到几kb的地方随机切割,不产生特异性片段。Ⅲ型酶与Ⅰ型酶基本相似,不同的是Ⅲ型酶有特异性的切割位点,但这两类酶对 DNA酶切分析的意义不大,通常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是指Ⅱ型酶,它能够识别与切割DNA链上的特定的核苷酸顺序,产生特异性的DNA片段。2.识别序列及消化产物的末端结构 限制性酶的。

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及分类

酶切法原理: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

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 首先介绍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I 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的一些核苷酸上切割DNA分子中的双链,但是切割的核苷酸顺序没有专一性,是随机的.代表EcoB、EcoKII 型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

实验设计:消除环状DNA载体上的酶切位点 环状DNA载体,那就是质粒,或者粘粒什么的了。如果购买的是商业用载体的话,如果是多酶切位点那段的酶切位点去掉是不会不会使目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失活的,但是如果是不在多酶切位点的话,就可能使其它的“框架”受到影响,比如amp抗性或者clo抗性的失效(致命影响后期筛选)等。如果是多酶切位点的话,此区域的酶切位点不可能通过双酶切去掉,所以建议设计合理的pcr引物进行此敲基因操作,这个跟进行定点突变的原理差不多,所以只要设计一个引物就可以了,但是该试剂盒价格比较贵,在两万左右(20次反应),外加引物设计及后期测序要¥2500左右。原理:其实就是PCR反应原理: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达到改变基因的效果。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764.htm。

#核酸内切酶#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基因位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