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食的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此时,新麦刚收月余,带着麦香的面食可以增加食欲,热汤面,排出“热邪”“湿气”“暑气”等。
末伏已经是秋天了,吃饼和鸡蛋可以补充营养,也有送走伏天的意思。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也是最容易生病的时候,所以是养生的“黄金期”,正所谓“冬病夏治”。
伏天养生“黄金期”,牢记“三防,四少”,为健康打下基础!
“三防”:
一、防心脏劳累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
三伏天,出汗多,体内血流加快,心脏负荷较大,心脏也是最累的。
对策:
1、忌劳累
现代人工作压力过大,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的事。
而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影响心脏健康。
所以平时保证适当的放松,做到劳逸结合。
2、忌情绪激动
不良的情绪,是诱发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因素。
心情急躁、爱发脾气,会引起心肌缺血,心梗等问题。
3、睡个“养心觉”
调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起到养心的作用。
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足够。
二、防脾胃寒凉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可见保养脾胃的重要性。
到了夏天,烧烤,冰啤酒,冷饮,也都纷纷上了餐桌,经常吃这些食物,也引起脾胃寒凉,虚弱,引起腹痛,腹泻等问题出现。
对策:
1、八分饱
如果吃的过饱,会直接危害胃肠道,增加其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常吃八分饱,延年又益寿,吃“八分饱”,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咀嚼,细嚼慢咽。
所以,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暴饮暴食,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
2、热茶养胃
夏季天气热,有胃火、脾胃不好、可以将华花郎和柑皮混合成华花郎柑皮茶,一起泡水代茶饮。
华花郎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至今很多中成药仍有它的成分,古医书中就有记载其对胃病有效,可清除胃火,缓解胃脘痛。
而现代研究发现,华花郎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既能杀灭抑制胃病致病菌幽门螺杆菌,又能修补胃黏膜的损伤。
柑皮,也是最常用来健脾胃的中药,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纳呆倦怠、大便溏薄等症状。
两者搭配,在两餐之间常饮用,是调节各种胃脏问题,是不错的养胃的选择。
3、常揉揉腹
经常揉腹,可促进食物的消化,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经常按摩腹部,改善便秘,还对防治胃部疾病、改善血液循环、疏脉经络、舒肝理气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睡前揉揉腹,简单方便。
三、防肝气不抒
酷暑难耐,令人心情烦闷,加上经常出汗,人体水分不断流失,就会导致肝气不足,引起肝火过旺等,进而损伤肝脏健康。
对策:
1、少玩手机
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肝血不足,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
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玩手机,不仅损伤眼睛,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的人,也会引起肝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2、少生气
怒伤肝,肝喜达条。
心情舒畅,有利于疏肝理气,有益肝脏健康。
笑一笑,保持美丽心情,减少生气等不良情绪,对人体五脏六腑也皆有好处。
3、常敲打肝胆经
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是不错的保健方法。
夏天不想出去运动的人,在屋子里也不能歇着。
常敲打肝胆经,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敲打大腿的内外侧,促进血液的循环代谢。
"四少"
1、少湿发入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所以在晚上洗完澡后,就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坐在空调屋里,或是直接休息了。
而这种习惯,很容易导致“湿邪”入侵,损伤人体的阳气。
再加上夏季雨季多,都会引起湿气重,使人疲劳,长痘,便溏等不适表现。
2、后背对着空调吹
很多人刚刚从外面回来,身上都是汗,就直接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此时正是毛孔张开,很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同时后背长期对着空调吹,也会引起风寒感冒,关节疼痛。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不露腰,不露颈椎。
3、少熬夜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也会增加体内湿气过重。
伏天,一定要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好在晚上11点前就进入睡眠状态。
长期的熬夜,也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多种疾病的几率,引起重视。
4、少过量运动
久坐伤身,会导致人体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排出。
但是过量运动,对身体损伤也是极大的。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一味强调“夏练三伏”肯定不太适宜。
过量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脱水,或是引起中暑等问题。
尤其是老年人,在天气热的时候,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