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大藏书家汪启淑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2020-10-01知识12

陆心源的四大藏书家之一 清季著名的四大藏书家之一。咸丰九年己(1859年)举人,官至福建盐运使,多次剿平土匪,富收藏,筑“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藏书达15万多卷,1906年陆心源之子陆树藩将大量藏书卖给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陆家从心源祖父陆镛开始,三代藏书,以收藏宋版书而著称,后其家族没落,所有藏书被日本静嘉堂文库以十二万的价格购去,现在这批珍贵的书籍仍保存在日本。对于出售价格,存在多种说法,但大多持“十二万”这一观点。

四大藏书家汪启淑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你知道哪些关于藏书家的趣事? (谢邀!提到藏书不得不说说清末四大藏书家,又名“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是清朝末年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著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具体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史称“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一、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特点: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前后长达百余年而著称于世。收藏多宋元善本,所藏书籍十万余卷。主要藏书人:瞿绍基(1772—1836)清著名藏书家。字厚培,号荫棠,江苏常熟人,书斋名为“恬裕斋”,是铁琴铜剑楼最先的名字,取古文“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用来藏书。清同治十三(1874)年,为避“光绪帝载湉”之讳改称“敦裕堂”。此后瞿绍基和他的儿子瞿镛收藏了铁琴一张、铜剑一把后,并把铁琴铜剑放在后楼,便把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著作有《恬裕斋藏书志》4卷,《恬裕斋书目》4卷,由劳格校定。瞿绍基虽然家境富裕,但为了收集古籍,省吃俭用,“有一裘三十年(一件皮衣传数十年)之风,惟好聚书”。二、山东杨氏海源阁特点: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

四大藏书家汪启淑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是哪四座啊? [一、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古里镇,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二、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清代)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杨以增所建[三、宋楼]湖州的皕宋楼:皕宋楼藏书为三部分:皕宋楼(藏宋元刊及名人手钞手校者)、十万卷楼(藏书以明刊本为主)、守先阁(.藏明后及明刊的重校本和传钞本)。(注:皕宋楼和十万卷楼为陆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陆心源亲手所建为潜园,规模宏大,他的另一藏书楼—守先阁即在其中,守先阁嘉惠学子,空前绝后,待后叙。[四、八千卷楼]中国清代杭州丁丙藏书楼。丁丙,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四大藏书家汪启淑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一、铁琴铜剑楼] 海源阁藏书楼位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上层中间门额上悬挂“海源阁”阳言语匾额一方,为杨以增亲书,额后有杨以增自题跋语。海源阁藏书浩瀚,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杨氏第四代人杨保彝编著《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及《海源阁书目》计有208300卷有余。另有不载于书目者尚多。海源阁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海源阁藏书浩瀚。至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三千二百三十六种计二十万八千三百卷有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现已在原址按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并开始对游人正式开放。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四、八千卷楼] 丁家门里曾经出过几位人物,丁敬是其中之一,他是印学家,“浙派”篆刻艺术的鼻祖,他的艺术成就对后来的“西泠印社”有深刻影响。“西泠印社”仰贤亭里有他的石刻像。丁申、丁丙是著名的藏书家,八千卷楼的主人。丁氏宅院的祖居自清末、民国和抗战后日渐衰落,丁氏子孙徙居各处,八千卷楼也似“王谢旧堂”。在清末民初,丁氏后人中的丁立中做起了丝绸生意,组织起绸业会馆,其中一间两层楼房“天章阁”打造成了财神殿。会馆建成后,他们还专门刻了一块《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绸业会馆的碑石。解放后,绸业会馆成了杭州一家机械修配厂的厂房。

#文化#杨以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