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物病原菌分离纯化方法 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写出具体的分离步骤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20-10-01知识35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应用过程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均要无菌操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①②③⑧⑨应采用消毒,④⑤⑥⑦⑩应采用灭菌,故选A.(2)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pH,培养基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进行倒平板.(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本题是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划线时,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同时划线结束首尾不能相连.(4)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当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5)植物组织培养的MS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6)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故答案为:(1)A(2)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3)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平板划线 灼烧接种环 不连接(不重叠)(4)将未接种(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当时间(5)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6)青霉素杀死了乳酸菌

植物病原菌分离纯化方法 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写出具体的分离步骤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植物病原真菌为什么采用组织分离法 一、实验原理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二、实验目的: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是植物病理学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它对原害鉴定,病原形态观察、植物病害接种体的培养等方面都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通过本实验,要求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植物病原菌分离纯化方法 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写出具体的分离步骤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应用过程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

植物病原菌分离纯化方法 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写出具体的分离步骤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怎样分离真菌病原物并对病原菌进行纯化? (一)、真菌病原物分离的程序1.分离前的准备工作分离和培养应该在无菌至少很清洁的条件下进行。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应注意下面几点:1.1 清洁环境:分离工作严格说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无菌室或无菌箱是分离不可缺少的设施。1.2 若限于条件实验只能在普通房间进行时,必须对房间进行彻底扫除,清洁环境、搞好卫生。地上多洒些水,以消除室内尘埃,工作台上铺好湿毛巾,点燃酒精灯。1.3 分离工作开始前最好将所需的一切用品都准备好,放在超净工作台内或伸手可及的台外,以避免操作过程中频繁走动,破坏环境带来杂菌;1.4 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洁净,工作前用肥皂洗手;1.5 无菌操作前还要用70%酒精擦手;1.6 工作中,特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呼吸要轻,不要说话等。2.分离材料的选择分离材料的选择对分离培养的成败有着决定的影响。病害材料应尽可能新鲜,如可选择新近发病的植株、器官或组织作为分离的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的污染。最好在病、健交接处选材取样。病、健交接处,除材料新鲜,污染的可能性小外,病原菌的生活力强、比较活跃,容易分离成功。从受害的边缘部分分离这一原则,对于绝大部分病害都是适用的。采得的材料如已经败坏而沾染大量的腐生菌,。

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适用分离什么菌种 主要有21131、稀释倒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5261一系列4102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1653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3、平板划线法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4、稀释摇管法先将一系列盛无菌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加热使琼脂熔化后冷却并保持在50℃左右,将待分离的材料用这些试管进行梯度稀释,试管迅速摇动均匀,冷凝后,在琼脂柱表面倾倒一层灭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植物病原菌物的组织分离法的操作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1)培养皿准备:取灭菌培养皿一个,置于湿纱布上,在皿盖上注明分离日期、材料和分离人姓名。(2)培养皿平板制备:用无菌操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3373739作法向培养皿中加入25%乳酸1-2滴(减少细菌污染),然后将熔化而冷至45W左右的马铃薯琼胶培养基一管倒入培养皿中,轻轻摇动使成平面(分离细菌时则不能加乳酸)。(3)切取病组织小块(叶斑病类):取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新鲜病叶,选择典型的单个病斑,用剪刀或解剖刀从病斑边缘切取小块(每边长约3一5毫米)病组织数块。(4)表面消毒;将病组织小块放入70%酒精中浸数秒钟后,按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移入0.1%升汞液中消毒1-3分钟,然后放火灭菌水中连续漂洗三次。也可用漂白粉精片(1-2片),研磨后加灭菌水10ml,消毒5-10分钟。果实、块茎和枝秆等组织内部的病原菌可用脱脂棉蘸70%酒精涂拭病部表面,通过火焰烧去表面酒精,重复进行2-3次,达到表面消毒。(6)用无菌操作法将病组织小块移至培养基平面上,每培养皿内可放4—5块。(6)翻转培养皿,放入26-28t恒温箱内培养,3—4日后观察结果。(7)用无菌操作法自培养皿中选择菌落,挑取少许菌丝及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如系。

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 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类大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资源。目前使用的分离条件和技术尚不完善,容易被外源菌和内生真菌、细菌污染,因此内生放线菌尤其是稀有内生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

从土壤中分离酵母菌,写出具体的分离步骤及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基本要领2113菌种分离主要在培养皿上进行5261,常用的4102方法是稀释法和划线法。1653菌种分离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个个体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肉眼能见的群体,然后根据培养特征,用接种针调取所需菌种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证明为单一形状的菌体。改变培养基条件也有助于菌种分离。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一切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的。如果某种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设计特定环境使之适合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因而能够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把这种微生物选择培养出来,尽管在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这种微生物可能只占少数。二、方法1、稀释倒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2、涂布平板法因为将。

#ms培养基#微生物#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皿#固体培养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