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0集团军某旅一级军士长于世忠为自己剩余的军旅生涯定下“三年规划”。如今约期将至,且看——
一位老兵的“军旅倒计时”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通讯员 刘晓帅
“用一年半时间,将新型四代雷达上万个电路节点、上千条操作流程搞懂弄通、烂熟于心,为操作保养、应急抢修新装备打好基础;再用一年半时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倾囊相授,教给自己的徒弟们。”几乎全旅官兵都知道,这是老兵于世忠在2017年为自己定下的“三年规划”。
今年,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年,“交卷”的日子就要到了。
时间追溯到3年前的夏天。部队经历改革重塑,老装备面临淘汰,新型四代雷达信息化程度高,内部全是集成模块、数字电路,与于世忠熟悉的电子元件、电路图有很大不同。于是,这位保障过演习任务近千次、精准排除故障近万次的雷达技师,在自己将满50岁时,再一次报名到院校深造,逐一攻读有关设计构造、电磁频谱等多个学科。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钻研劲儿,去年初,于世忠实现了“三年规划”的半程目标:他编写了一本集操作原理、经验做法、注意事项于一体的实用维修手册,深受官兵欢迎。
“要想学好雷达原理,就要熟悉它的‘表情动作’,清楚它的‘脾气性格’。”这是于世忠经常在“雷达讲堂”上说的话。在他看来,认真研究电路图上密密麻麻的线路节点,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
于世忠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实兵对抗演习,战局胶着之时,警戒雷达突然出现黑屏。当时并不精通电路布局原理的于世忠,爬上爬下、一阵捣鼓,急得满头大汗,最终还是没能及时排除简单的焊点故障,最终警戒雷达错过侦察时机,整场演习以失败告终。
“如果这样的失误出现在真正的战场上,后果不堪设想。”在于世忠的言传身教下,四级军士长刘楠把那本维修手册翻卷了边儿,依托老装备研究改进了方位标定装置;中士程争胜每天废寝忘食地“窝”在雷达车里,一遍遍研究电路图,成为雷达维修的后起之秀……
在近日的一次新型雷达装备理论考核中,于世忠的46名徒弟成绩优良率高达93%。
面对这样一份成绩单,于世忠却依旧不满意。他说,自己的“答卷”还没有写完,如果非要在这个时候打分的话,那只能打40分。
“剩下的60分,都在装备的实操中!” 今年6月底,单位刚列装某新型四代雷达车,此时,跨区演习也进入了倒计时。魔鬼般训练的间隙,年轻的战友们发现于世忠经常将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到一起。“这是万用表用多啦,养成的下意识习惯。”老班长解释,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早已将这些动作深深地融入到他的生活中。
就这样整整训练了半个月的时间,于世忠和他的战友们熟练掌握了新型雷达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演习就像打仗,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平时训练遇不到的情况。”夜幕降临,于世忠躺在床上,像往常一样,先算了算距离演习开始的日子,再算算自己离开部队的日子:“57天,142天。”
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闭上双眼,于世忠默默地为自己打气,双手下意识地将三根手指捏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