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型金矿 地槽型金矿2113限定为:在地槽阶段形5261成并赋存于地槽4102构造层和前地槽构造层中的金矿产。在此1653限定下,那些在地槽阶段结束以后地壳发展阶段(尤其是地洼阶段)中,以地槽、前地槽构造层为全部或部分赋矿层和以地槽、前地槽构造层中金矿质为全部或部分矿源而形成的金矿产,均不能列为地槽型。现在所见的地槽、前地槽构造层及产于它们之内的地槽型金矿产,常受后地槽(尤其是地洼)阶段发生的构造、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等影响,叠加了诸构造、热事件的形迹和产物(岩浆体、构造-变质带和矿带等)。这一方面将部分原来的地槽型金矿产改造为多大地构造阶段的多因复成矿产,另一方面还使部分原来的地槽型金矿产难于识别。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的丰度(10-9)由地壳(3.5)经地幔(5.0)向地核(2600)急剧增高(黎彤,1975)。在地槽阶段时,陆壳厚度较薄,断裂较易切穿到地幔或更深,能较大量带出地球深部圈层中富金的气、液和熔融体等,所以地槽阶段不仅是形成金“矿源层(体)”的有利时期,也是形成地槽型金矿的有利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域的地槽阶段在开始发育、终止发育和经历时距等方面不相一致,激烈程度和表现特征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这使地槽型金矿。
金伯利岩的分类及一般特征有哪些? (一)分类由于金伯利岩产状特殊,来源很深(可达260 km),在岩浆上升过程中要穿过地壳,往往捕虏不同的围岩碎块,形成后又有许多成分的改变,因此,到目前为止,有关金伯利岩的分类方案一直没有完全统一。在IUGS分类中没有涉及金伯利岩的进一步分类。目前国内以山东省地质局(1980)提出的方案较为实用,该方案是根据结构构造分为三类:金伯利角砾岩、凝灰状金伯利岩和斑状金伯利岩;以后,以Mitchell(1986)为代表,提出按成因分类:浅成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口相,在不同的各“相”中,又分出不同的岩石类型。池际尚、路凤香(1996)在上述国内外分类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详细的分类方案:(1)浅成相 岩石类型包括细粒金伯利岩、粗晶斑状金伯利岩(macroporpyritic kimberlite)、粗晶斑状金伯利角砾岩(macroporpyritic kimberlite breccia);(2)火山通道相 岩石类型为凝灰状金伯利岩(tuffsitic kiberlite)凝灰状金伯利角砾岩;(3)火山口相 岩石类型为火成碎屑金伯利岩(pyroclastic kimberlite,细碎屑胶结)和外力碎屑金伯利岩(epiclastic kimberlite,火山灰、蚀变和粘土矿物胶结,常具层状构造)。该方案较全面,与目前国际常用分类基本一致。。
金铁利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你想问的应该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矿物成分复杂,一般可分3种类型:金伯利岩原生矿物如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钛铁矿、磷灰石、金红石、金刚石等。其中橄榄石为金伯利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几个时代,与金云母、镁铝榴石同为岩石中斑晶。橄榄石斑晶多被熔成椭圆形易被蛇纹石交代。一般镁铝榴石含量不多,但是是金伯利岩中重要特征矿物,常呈浑圆状斑晶或棱角状碎屑出现,是金刚石伴生矿物之一。金云母在斑晶和基质中均有,含量变化大,呈黄绿色、棕黄色、呈斑晶时可达数厘米,常见熔蚀和暗化现象。基质中多为0.1~0.5mm,易蚀变为绿泥石、水云母等,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含量高者,含矿性差。地幔地壳矿物来自上地幔、地壳深处其他岩石或捕虏体的矿物,如石榴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的橄榄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磁铁矿等,以及围岩包裹体中的白云石、方解石、榍石、电气石等。蚀变次生矿物如蛇纹石、磁铁矿、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和碳酸盐矿物等。其中镁铝榴石是重要的特征矿物,也是寻找金刚石的指示矿物。矿物颗粒的边部常次生变化为绿泥石、黑云母、蛇纹石、方解石、阴起石、水云母及铁的氧化物。当完全被铁的氧化物及蛇纹石等矿物交代后,则变成黑色球粒,习惯上称作。
简述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 演化简史 太古代(距今约25亿年之前)太古代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历时最长的一个代,即原始地壳以及原始 地壳 大气圈、水圈、沉积圈和生物的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1.一般特征金伯利岩是含金刚石的母岩,是一种少见的不含长石的偏碱性超基性浅成—超浅成岩。化学成分为:SiO2一般为20%~38%,比橄榄岩类SiO2含量低,MgO含量和SiO2接近,K2O>Na2O,H2O和CO2含量高,发育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金伯利岩岩体多呈岩脉和岩管,在空间分布上常与深断裂或深裂隙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呈独立岩体成群产出,或与某些超基性岩体及碳酸岩共生。金伯利岩为绿色、黄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基质为辉石、蛇纹石、磁铁矿、钙钛矿、金云母及碳酸盐矿物;常具角砾状构造及岩球构造,角砾成分复杂,可以是源自地幔的二辉橄榄岩、榴辉岩包体;也可是围岩的碎块。岩石经常遭受碳酸盐化,蚀变强烈时似碳酸岩,蛇纹石化后具滑感,风化强烈时呈黄绿色土状或红土状。2.矿物成分金伯利岩矿物成分十分复杂,种类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镁铝榴石:为金伯利岩中重要特征矿物,其含量很少,常呈浑圆状斑晶或棱角状碎屑出现,是金刚石伴生矿物之一,颜色可有多种,从黄色至橙色、从玫瑰色到血红色、从淡紫色到暗紫青色都有。镁铝榴石几乎都具浅灰色或淡绿色次变边外壳,外壳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达3~4层,最外层为黑色“皮壳”,壳内为。
成矿背景的主要类型 不同的地质背景控2113制了不同类型火5261成岩组合和金矿床的形成及其4102空间分布,因此,总结各1653种成矿地质背景的特征对矿床研究及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造山带岩浆弧的成矿地质背景中国造山带成矿火山地质背景主要有板块结合部蛇绿岩带、岛弧和活动陆缘火山带、弧内盆地、弧后盆地和造山带上的微陆块(中间地块),其特征分述如下。1.板块结合部蛇绿岩带蛇绿岩带是板块结合部的标志。一套完整的蛇绿岩套应该由镁质超镁铁质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堆积杂岩(橄榄石堆积岩、单辉橄榄岩和斜长石堆积岩)、基性席状岩墙(辉绿岩、辉绿玢岩)、枕状及块状熔岩(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组成。由于造山挤压和剪切作用,蛇绿岩类及其共生的各类地质体常被切割、肢解、混杂。因此,不同地区蛇绿岩套的出露并不完整,但其中的镁质超镁铁质岩却常常存在,并保留了变形的痕迹(如脆韧性剪切、断块的斜冲-平移等)和不同程度的低级变质作用(如蛇纹石化、滑石化和菱镁矿化等)。与蛇绿岩共生的玄武岩既可以形成于大洋中脊(洋脊型),又可以形成于陆缘裂谷洋盆向浅海洋盆过渡部位(准洋脊型),后者与金矿的区域。
产在变质火山岩-沉积岩中金矿床是太古宙绿岩带中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产在绿岩带高层位的火山沉积旋回的长英质火山岩和沉积岩中。矿化多为浸染型,品位一般不高,但规模一般较大。这类金矿在我国鲁西绿岩带、清原绿岩带、五台山绿岩带中都有分布,一般形成于火山-沉积旋回的中上部。五台山绿岩带中这类金矿分布于五台群两个层位,在金刚库组和鸿门岩组中分别形成了鹿沟金矿床和东腰庄金矿床。(一)鹿沟金矿床1.矿床产出层位和岩性鹿沟金矿床位于灵丘县北西25km处的鹿沟村北四岭梁矿化区,自赵北河以东至桃沟村之北长约5000m,宽约200~2500m,面积约12.50km2。出露地层为金刚库组,构成褶皱轴近于东西的倒转向斜构造,北以小寒沟-大鹿沟逆冲断层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质大理岩相接触,南以栽蒜沟-鹿沟脆韧性剪切带与片麻状石英闪长岩体相邻。向斜构造由金刚库组的富铝、富铁、富硅3套岩系组成。富铝岩系为矿区中下部岩类,主要由角闪质和黑云角闪质变粒岩类组成,是矿区含铝较高的岩类,Al2O3平均15.16%,铁、硅含量近于富硅和富铁岩系。富铁岩系为矿区中上部岩类,主要为斜长角闪岩,次为磁铁石英岩夹磁铁角闪变粒岩,化学成分是硅低、铁高。
一、概述脉状矿床是比较多见的矿床,这里指的主要是热液成因的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脉,它们的形成明显晚于有关岩浆岩及其围岩,属典型的后生矿床。是岩浆分异出来的气水溶液和地壳中不同深度下循环的其他来源的水溶液或流体活动的产物。脉状矿床一般被认为是热液沉淀物充填了岩石裂隙或沿岩石裂隙交代形成的。矿脉有一定的脉幅,一般沿走向和倾向作较大延长及延深,有长有短,有陡有缓,有的稳定连续,有的出现膨缩、尖灭再现或出现延伸方向的转折及分枝。脉状矿床有单脉,有复脉,复脉是由并列、交切及分枝的一些脉构成的,还可以有在多组交织的裂隙带中形成的网脉,以及在不规则破裂裂隙带中形成的角砾状脉带和在层状岩石中形成的层带状脉等。许多脉状矿床中常可以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若干条脉构成脉组或脉群。上述脉状矿床中脉的形态产状特点明显受岩石中构造破裂裂隙的控制,同时脉组或脉群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排列组合形式也服从岩石破坏时构造裂隙成生关系的规律。脉状矿床的矿物组成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以某种脉石矿物为主体含有一定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石英脉、碳酸盐脉以及重晶石脉、萤石脉等,较少的情况下也有直接由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构成的脉。脉状。
关于矿源层对成矿组分的控制 (一)主要地层岩系成矿元素丰度特征表5-1-2和表5-1-3分别统计了浙西北、浙东南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有代表性地层、岩系的成矿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其主要特点如下:1)浙西北的平水组、双溪坞群、河上镇群Au、Cu、Zn最为突出;以及平水组的Ag、双溪坞群的As。2)震旦系、寒武系Mo、As、Sb丰度高,可能与碳硅质岩石发育有关。3)古生代地层中上泥盆统的Au;奥陶系、志留系与上泥盆统Sn含量是浙西北地层中最高的(与全省丰度相当),可能与它们是陆源碎屑沉积有关。4)浙东南八都岩群和龙泉群Cu、Zn、Sn丰度高,陈蔡群Au、Ag、Cu、Zn丰度高。5)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成矿地球化学规律性不明显,浙东南大爽组、西山头组Mo含量较丰,馆头组、朝川组Sn含量较丰,浙西北寿昌组Zn、Mo较丰,劳村组高Zn,黄尖组高W。由上可以看出八都岩群、龙泉群、陈蔡群以及平水组、双溪坞群、河上镇群均是成矿元素高丰度的矿源层,这与实际矿床的分布相符合,应是找矿勘查中应特别关注的找矿标志。表5-1-2 浙西北主要地层岩系成矿元素背景含量统计表5-1-3 浙东南主要地层岩系成矿元素背景含量统计(二)元古宙各岩系成矿元素丰度分布浙江省产在元古宙各岩系中的矿床有重要的叠改型富铅锌。
固体岩石-地球化学背景场 (一)金在火山岩和侵入岩内的丰度金在火山岩和侵入岩中的丰度变化较大,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测试精度引起的误差之外,主要涉及到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受后期改造的程度、取样的位置和样品的代表性等,所以只能根据尽可能多的样品进行统计,以了解一个近似的趋势(表5-1)。表5-1 火山岩和侵入岩中金的含量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金在火成岩中的平均含量是基性侵入岩最高,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其次,超镁铁质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第三,酸性火山岩和碱性火成岩第四。金在各类岩石中含量的次序,其可能的制约因素较多,从造岩矿物的角度来看,由于金容易赋存在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铁铜金属硫化物中,而基性侵入岩中此类矿物含量最高,故其金含量高;类似的原因,金在基性和中性火山岩中含量比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岩浆本身含有关组分比较高,但火山岩往往是快速上升冷凝而成,缺乏像侵入体内流体作用使金属硫化物进一步富集的条件;金也比较容易与锇、铱组成合金赋存在含少量铬尖晶石的超镁铁质岩中,或者赋存在含磷黄铁矿和磷灰石较多的中、酸性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比酸性火山岩含金量高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喷出岩是快速冷凝的,而侵入岩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