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14课故宫博物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2020-10-01知识10

古代屋檐上的动物代表什么 屋檐角上有很多动物造型 你问的应该是“走兽”或“小跑”,都是传说中的神兽.一般说来 如果是琉璃顶“仙人”后面的走兽(小跑)一共有10个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工匠称之为:1龙2凤3狮子 4天马5海马 6狻7鱼8獬9吼10猴,再后面是垂脊兽.一般分3、5、7、9个不包括仙人,由数量不同表示该建筑的等级高低,10个是最高级,但仅用于太和殿.如果是黑活瓦件(灰顶),没有“仙人”,第一个是“狮子”,后面全是“马”,单数个,但最多5个.说道作用,就是装饰件.最早是用于修饰、掩饰铁钉的痕迹,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14课故宫博物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叫什么,有什么含义?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14课故宫博物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14课故宫博物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琉璃.这是建筑材料的一种,作用等同于我们用的屋面瓦,不过你参观的是故宫,那么皇家建筑,用琉璃瓦施工是一种皇家气派的体现.藻井:建筑的装饰部位.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蟠龙:蟠龙是指我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中轴线:故宫处在北京中轴线上故宫处在北京中轴线上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京中都在850多年前北京被称作京中都,具体指广安门那个位置.金銮殿:北京故宫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太和殿也称作金銮殿.明清时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14课故宫博物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龙有几种 龙的种类看到有人在讨论龙的问题,而且这里属龙的人好象挺多的.来一篇介绍龙的专门文章.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夔龙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虺(hui)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

太和殿顶上每边有10只瓦动物/X?,是表示什么?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重脊的排头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有一个较大的兽头,便是“垂兽”.仙人与垂兽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走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数量的多少是依宫殿.

#太和殿#故宫博物院#建筑#文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